儿童启蒙教学十篇-9游会真人第一品牌

时间:2024-03-06 17:55:46

儿童启蒙教学

儿童启蒙教学篇1

先入为主是人的天性,因而儿童英语的启蒙教育就尤为重要。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这种英语启蒙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他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不懂得如何去理性思考,所以学习起来主观性极强,换句话说就是学习随性。往往他们喜欢学英语是因为喜欢英语老师或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并不是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才来学。因此,启蒙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大部分升入初中的男同学不喜欢学英语,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这种无兴趣,甚至是厌恶的学习情绪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这些同学在上初中时就被甩掉了。这种现实值得我们深思。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它对中国的孩子们来说是一门外语,且与我们的母语有很大差别,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分管语言的半球是左半球。它对语言的控制很特殊,仅有一种语言通道是打开的,也就是说孩子们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这条开着的通道是英语、法语、汉语或是其它语言。总之,只有一种语言形成通道,其他的无法开通。这就是说任何人学习外语所达到的程度都不会超过本身以这门外语为母语的人。所以启蒙英语教师不要一味地定下一个目标,从小教授英语就能使学生可以像说母语一样说外语。这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一种误区。英语启蒙教师应设立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多学、多用;会学、会用;爱学、爱用。尽力使他们的英语越来越像母语,即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达到这种状态的关键因素就是成功的英语启蒙教育。

既然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成功之门呢?首先,我们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记忆规律及学习取向,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心理特征:儿童对新事物都有强烈的新鲜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儿童有好动的特点,这样,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地好动便成了课堂游戏。而游戏中便会产生竞争,儿童就会产生好胜的心理。胜利后希望得到认同,受到表扬,产生成功感。这样一来,教师便很自然地诱发了儿童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积极、自发地去学习的动机)。(二)生理特征:理论上说,人脑的发育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儿童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在其某个区域内细胞活动太多就会引起大脑局部缺氧而产生大脑疲劳,于是大脑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这时儿童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所以,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暂,大约在1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动静结合,规划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好授课程序。(三)记忆规律。儿童的记忆方式以机械记忆为主,然后逐步递加理解记忆的比重,发展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利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只有当儿童把获取的有效信息意义化了,才能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因此儿童对语言有较强的记忆力。(四)学习取向:基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及记忆规律,儿童对于形象性强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易于学习、掌握。目标教育对儿童来说很难奏效。教师要不断培养、巩固并发展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说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儿童兴趣淡化做斗争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素质才能成功地完成启蒙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儿童无疑是教学围绕的中心,但教师是引导这个中心的关键所在。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从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极强的创造性、良好的示范性、出色的专业性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性。在启蒙教育中,要激发并巩固儿童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不断地在教育方法上有创新,而这里指的示范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学术方面的示范性。儿童学英语方言的干扰很小,母语的保护系统也不成熟,这样,儿童学英语时极易受启蒙教师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英语启蒙教师一定要有准确的示范性及用英语思维的方式。其二是文化习惯方面的示范性,教师要通过教授语言本身来传递西方国家优秀的文化、特有的习俗和个人品质。如处世方式、各种体态语、守时观念等。出色的专业性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无论在语音、语法、口语、听力、写作等哪一方面,启蒙教师都应做到时时强、样样强。这就是说启蒙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刻苦钻研,并具备教学预见能力、指导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此外,对教育工作的忠诚与热爱也极为重要。试想一位不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怎能全情投入教育工作?尤其是从事儿童英语启蒙教育事业的教师,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让一位孩子从你这里掉队。面对孩子要充满爱心和童心,影响他们走进英语的世界,主动探询英语知识。

最后我们来谈谈具体的教学方法。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应选活泼有趣的内容为教材,例如童话故事、生活故事等,引起儿童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四个为主”。(1)以语言练习为主;(2)以使用英语授课为主;(3)以学生之间练习为主;(4)以口头练习为主。这样教师就要精心研究适合儿童学习的一套教学方法。现在很多儿童英语学校都在试行课堂游戏教学。儿童学习英语时心理障碍小,害羞意识淡薄,进行游戏教学既可以学到知识,又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必定会取得突出的成绩。那么,如何把课堂教学游戏化呢?这就涉及到游戏设计的原则问题。其实原则就是在满足儿童好模仿、自制力差,自我表现欲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因此所投计的游戏应具备:(1)猜测性。如:在教了几个单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猜,老师心里想的是这几个单词中的哪一个。这样就巩固了他们所学的内容,教师还可进行纠音。(2)对抗性。儿童的好胜心极强,关注游戏结果,希望自己获胜。如:可以把学生分组,看哪组同学能快速补充老师所说的句子。(3)趣味性。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孩子们就能重复很多遍。因此把教学内容动作化,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4)可控性。教师要随时掌握课堂的教学进程和课堂纪律,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5)授课时要注意每个游戏均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为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服务,为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知识服务,并且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版书要活泼多变,多用简笔画来吸引孩子们的视线。在游戏教学前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卡片、头饰等)、知识上的(所应掌握的知识)、还有心理上的(对游戏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对)。教育还应注意游戏教学中应遵循顺序性、公平性、把握让学生多说,多练的原则。

儿童英语启蒙教学是英语教学基础的基础,理应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美国,幼儿学外语的有关杂志就有二千多种。而在日本,高中学生就可以流利地掌握一门外语。这就是日本能够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重视启蒙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不断加强,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英语已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一条纽带,学好英语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迫在眉睫。英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于此。尽管目前我们的教学研究,教学条件、对启蒙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我们仍然看到这种状况在迅速发生着改变。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研究启蒙教学,更多的孩子可以自由快乐地在这个地球村中生活、成长。(本文作者:马莉 单位: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儿童启蒙教学篇2

关键词:学前儿童 科学 启蒙教育 特点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加强幼专生自然科学素质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

儿童成长发展中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周围世界。研究表明儿童会积极地在头脑中对“事物是这样的”形成表象认识,这些表象认知对于形成一系列的能力,如言语、社会交往、理解社会角色、分类和计划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儿童在认知上已经做好学习周围世界的准备。他们对于学习已经具有一般的观察方式一一积极的、经验性的、开放的探索。这使得科学在儿童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学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中,连贯的、有顺序的科学活动成为一体化课程的核心,因为它定位于儿童所熟悉的、对他们有意义的、表层的生活内容。

在学前儿童科学启蒙项目中,连贯的、有顺序的科学活动成为一体化课程的核心,因为它定位于儿童所熟悉的、对他们有意义的、表层的生活内容。一般来说,活动项目所关注的科学主题和概念都是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的,而且不受一些没有明确指示物的概念的限制,以“空气”为例。——活动的第一阶段是探索,儿童要探索一系列空气的特点,他们可以用吸管、手持风扇或者用吹风机吹散物体来探索。第二阶段是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将他们的探索和发现组织成相应的问题。第三阶段是追踪问题,针对产生的问题组织一系列的活动。第四阶段就达到研究顶点了,孩子可以制作并放风筝,使用通气管去游泳或者召集家人组织一次以风为主题的聚会,讲述书中有关风的有趣内容,将做好的向风袋和纸风车立在花园中,准备一些充有空气的点心(例如,生奶油和蛋白甜饼)。

一、学前科学启蒙教育的活动的特点

1.连贯性。每天的活动都要在前一天的活动基础上进行,同时为后一天的活动做出准备。要以主题的方式组织每个活动〔例如,测量和绘图、颜色、光、影),每个主题有顺序地持续4到5周,以便使里面一些复杂的技巧和概念能够一点点地被理解和强化。但对小班《子进行教育时,一般每天或者每周变换一次话题,有时也会针对特定问题组织活动(例如,红色)。

2.综合性。班级中的其他活动都要和每日的科学研究有关,例如,在小组时间时要让儿童读一些相关主题的书,而且这些活动中也要有一些小道具, 能够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研究主题〔例如,在研究"机器"主题时,应将戏剧表演区布置为汽车修理厂,或者在放玩具处准备一些滑轮和斜面)。也可将研究主题渗透到其他的活动中,例如数学、社会学习、常规的户外活动、艺术或者表达。

3.开放性。在进入幼儿园时,不同的儿童会有不同的兴趣模式和能力倾向。班级中设计的活动也要符合儿童的这种多样性特点,要十分丰富并具有开放性,以便让每个孩子都能了解自己的发展程度,找到自己合适的参与水平。例如,让儿童将有颜色的水一滴一滴地进行混合的时候,有些儿童关注橘红色的不同深浅程度,而有些儿童则在使用滴管的时候表现出一些动作技能。

4.能够清楚地模拟和教授解决问题的科学过程。个人的活动要遵循“反应一回答,计划一预测,活动一观察”这样一个循环顺序。开始的时候,教师有责任向孩子清楚地说明,并督促他们遵循程序;之后,孩子们会逐渐掌握规律,不再需要教师的督促。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在科学研究中适用,在探讨社会问题和实施复杂多步骤的项目时也很重要。

5.语言丰富性。语言发展对儿童早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展任务,语言能力也是对其是否能够在今后的阅读学习和学术学习中表现良好的预测。因此,活动应强调相关的能够被儿童接受、表达清楚的语言,并介绍一些关键词汇。

科学启蒙项目的基本目标是鼓励孩子学习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与此同时,这个项目也对学术研究的基础一一认知的发展有好处,因为其包括以下几方面:词汇、可接受并能有效表达的言语技巧,适当的演讲;不同类型的自动调节(包括注意管理、适当的或大或小的小组参与以及坚持性;识别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能够有助理解和达到更高层的智力技能(推论和预测)的丰富知识。

二、学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开展

科学启蒙项目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合适的发展性,对所有的学前儿童都很适合。留在科学启蒙项目实验班超过一年的儿童——这一年对儿童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在其后的时间里都能不断地发展其认知基載;他们会在探索科学时表现出领导力和积极性,他们也会对所学习过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以扩充自己的知识库。科学启蒙项目可以很容易地在平常的幼儿课堂中开展,其中也有些阶段适合于大组活动、活动中的可选时间以及户外或运动较大的游戏活动。教师有很大的弹性和自主性来决定如何根据指定主题选择研究活动,但底层结构必须对课程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有利。每天的“主要活动”要形成单元(例如,物质的特质,简单的机器),而这些单元应是一些阶段的组成部分(探索、提出问题、追踪问题和完成计划)。

每天,科学基础的主导活动都应是活动的核心,其他班级活动〔例如,词汇、可接受的言语表达机会、书本朗读、数学、社会学习、艺术和表达以及户外活动)都要围绕着它进行。主导活动要在进行了一组科学推理活动(反应和提问、计划和预期、表演和观察、记录和反思)后,在大组活动中开展,然后逐渐在小组和个人探索中实行。每隔两周,都要给孩子留一些与研究单元相关的开放性科学活动的作业,而这些研究单元是他们在班级中涉及的,并让他们与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完成。班级可以每年组织三次科学庆典,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到科学活动中。科学启蒙项目内容设置在学前儿童的发展范围内,这对其进人学校的准备和在学校中获得成功很重要。组成课程基本目标的认知基础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了解在学前教育几年中,发展方面的一般课程是什么;(2)了解在最初几年中,一般认为有疑问的技能是什么;(3)了解有些能力会在环境条件下逐渐产生出来,但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孩子所具备的这些能力的入门水平也会不同。

如果幼儿班级开展了科学启蒙教育,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就会在班级的日常环境研究中不断地使自己的知识库变得充实,并且会在标准化测验中有很突出的进步。随着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他们的合作和语言使用能力也会有显著提高。儿童似乎都很喜欢这个活动,能从中学到很多关于周围环境的知识,为今后的成功学习建立基本的认知基础。凯兹建议,每个教学水平下设置的所有课程都要明显或不明显地强调并促使儿童四个维度的发展:知识、技能、耐心和感觉。孩子的很多知识技能是在成人指导下掌握的,但耐心和感觉的发展却不需要成人的直接指导,因为它们会在与教师或是护理人员的互动中逐渐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1]苏远连.论科学学习策略[j].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2]吴霞、王蔷.幼儿适宜性教育实践[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 张丽波. 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 2004(05)

儿童启蒙教学篇3

一、寻找每个孩子的最佳音,激发孩子好唱歌

记得日本的教育学家铃木说过:“我们要先了解他们所具有的能力,这才是正确的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发音形态是激发孩子唱好歌的基础,人的自然条件有好有坏,有些甚至差异很大,但每个学生他们自身都有一个或几个最佳声音存在。如何尽快找到,双方确定并认可,是我们在启蒙教学中很重要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这个相对最佳声音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在开口音的高音或中音区,有的在闭口音的高音或中音区,有的单音就能找到,有些则需要到他唱歌中去找。总之,这个相对最佳音必须是最明亮靠前,轻松和有腹部气息支持的声音。在找到每个孩子最佳音时我通常会举办习唱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展示,并召集家长学生做听众,对每一个孩子给予鼓励,哪怕是唱错、跑调。这个最佳声音的寻找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也给唱好歌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掌握呼吸要领,引导会唱歌

根据学生唱得最好声音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正确呼吸,有两点必须掌握:一是动力部分的气息,二是“哨口”部分的发音部位。意大利人说:“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歌唱。”“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听上去有些过时,但事实就是如此。气息是发声的前提,是基础,发声中很多问题都是气息问题所致。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练习中腹部运动的姿势和力度,不能离开发声单纯做气息练习,要结合发声练习来完成,对气息要“巧控制”――呼出的气流量控制要巧,气巧则声优。据卡鲁索的体验,他去歌唱时的感觉是:“声音不是从口内向外传送而是往里去”,诸如“咽着唱”“吃着唱”“吞进去”都是言及气流量进行“巧控制”的心理感觉。在日常训练中我用“打嘟噜”的方法来训练学生腹肌以及气息控制,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普通人是等量呼吸,即呼入的气息和呼出的气息基本相同。而演唱时呼吸状态则大不相同了,在气息吸到正确部位后,在呼出气流量上,要与乐句的长、短、强、弱等相适应。好的声音只有在气息的压力切实作用于声带才能产生。要想获得优质的声音,“巧换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恰当的换气又是根据节奏、句法、旋律等来确定的。换气是歌唱必有的一种手段,一首歌曲,即便是一个乐句,要表现它的高、低、柔、缓、急、强、弱,也要对换气进行巧妙设计。要换得自然、从容;要换得使人不知不觉,基本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听起来绝不是为换气而换气,而是好似字音的吞吐,在这一吞一吐,一咬一送之间完成了换气的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动力部分的气息。“哨口”的好坏,直接影响音色表现。要掌握这一技巧,必须让学生熟练使用软腭和咽壁在不同音区的配合动作,咽壁绷紧向前,软腭上提两者形成“新”的发音部位。同时气息往下座,发音位置往上座的感觉,教师要去仔细讲解动作的同时,多做示范可以让孩子躺着做呼吸练习体验小腹凹凸的感受,直到学生体会和基本掌握为止。去练习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是正常的,不要紧,只要思想集中,坚持一段时间,就会习惯,逐渐使气息和发音部位形成一个整体。另外,换气吸气要与歌曲的情绪相吻合,演唱活泼轻快的歌曲时,吸气应急速而不过,并要有弹性地呼出;演唱悠扬柔和的歌曲时吸气要深,且做到平静而从容不迫,如闻花香一般,呼出时连贯平稳等,这种训练要持之以恒才能凸显效果。

三、训练正确姿势和发声方法,教会孩子能唱歌

儿童启蒙教学篇4

1引言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民间乒乓球这项运动非常流行。乒乓球这个运动项目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没有那么激烈的身体碰撞,对儿童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有积极促进的作用,适合低年龄段儿童训练的运动项目。专家认为学习乒乓球,在打球过程中多开动脑筋,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这对孩子大脑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大脑思维会比一般孩子变得灵活;身体上能锻炼孩子身体,使孩子的协调性、灵敏性、反应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得到提高。根据新闻报道孩子近视越来越低龄化,不少孩子在7岁之前就变成了“小眼镜”,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视力逐渐下降,让许多家长非常头疼。一些运动专家和医生给家长提出建议,希望家长送孩子去学打乒乓球。因为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双眼一直盯着球不停地运动,可以改善睫状肌的紧张状态,得到放松和收缩;另外在眼外肌不断活动下,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得到促进,眼睛视敏度也得到提高,那么眼睛不再疲劳,于是打乒乓球还起到治疗近视、预防眼疾的作用。

5~6岁学龄前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基本达到启蒙的要求。乒乓球台的固定高度是76厘米,儿童身体的高度对乒乓球的启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身体因素。在专家访谈综述中,谢超杰专家提出:“5~6岁的儿童身高刚刚达到可以启蒙乒乓球球台高度,只能先学习正手攻球,身高的限制对反手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正手攻球主要靠脚、腰、手配合,孩子容易上手,所以这个阶段应从正手攻球开始学习,之后孩子再学习其他技术更得心应手。”

正手攻球在乒乓球启蒙阶段是最为基础的技术动作,日后许多的技术都有正手攻球的影子,包括正手拉球、正手挑球、简单的正手发球,就连反手技术都像是正手的反面动作。正手攻球学习的如何与今后乒乓球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正手攻球的启蒙是重中之重。

但由于5~6岁的孩子大脑没发育完全,注意力不够集中,身体协调性还不够好,不能照搬成人的启蒙教学法,并且,成人的启蒙教学法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身体以及心理发展需要,科学的教学法应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育,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不应有过量、过激的训练方式,以防儿童过于疲劳而对身体的损伤。所以需要研究有利于这个年龄段正手攻球启蒙的教学法。同时,做关于5~6岁儿童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的方法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对社会各乒乓球训练机构对5~6岁年龄段的儿童学习乒乓球正手攻球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分析5~6岁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教学实验进行教学研究,并进行分析对比。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方法中着重研究了??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乒乓球启蒙训练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学时间,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创新:

(1)增加“挥拍击打悬挂球法”教学方法

在乒乓球的培训机构的教学中,传统学习正手攻球的手段只是跟随着教练的示范然后让儿童自己进行徒手挥拍练习,将动作定型。

然而,徒手挥拍太过于枯燥乏味,对于5~6岁的孩子而言练习过于枯燥单一,失去了注意力和耐心,降低学习效率。另外,5~6岁儿童的身体各个器官以及骨骼还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他们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还有所欠缺,骨骼发育尚未完全,骨骼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在训练开始时儿童的握拍以及正手攻球动作训练时动作无意识的、不由自主的变形,做出来的动作容易过于含糊不标准。因此,我在乒乓球正手攻球启蒙训练中将科学的运动教学法用于新型教学方法中,结合5~6岁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规范儿童握拍方式的同时在徒手练习中运用“挥拍击打悬挂球法”。“挥拍击打悬挂球法”是将一个球固定悬挂在球台上,让儿童边做动作边击打悬挂的固定球,在击打同时对儿童正手攻球动作进行固定,强化基础动作。

(2)以儿歌的形式强化动作要领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得知:人的一切活动,从简单地认识、行动,到复杂地学习、劳动,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几个环节。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前儿童记忆处于意识中心,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记忆占着优势地位,但5~6岁这个年龄段幼儿只会使用简单的记忆法,使得他们对任何事物记得少、忘得快,记忆不精确。在传统乒乓球教学培训中,对幼儿的动作教学是通过教练的示范后幼儿自己进行动作练习,教练在幼儿的动作练习中不断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这增加了幼儿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时间,他们常常会因为长时间的正手攻球训练而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在创新教学法的“徒手挥拍练习法”环节中,我融入自创的正手动作要领口诀,口诀主要是从儿童记忆不精确角度出发,使幼儿能对正手动作的要领有个最形象的记忆。让幼儿在练习正手攻球动作时边读儿歌边做动作,以口诀形式强化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减少需要不断纠正的练习障碍了,这样他们在轻松和愉快的心情中真正掌握正确的正手攻球,为下一个多球训练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儿歌如下:

乒乓歌

双脚张开齐肩站,膝盖弯曲把腰弯。

手臂自然把拍压,来球看准敬个礼。

收到眼睛鼻子前,乒乒乓乓真好玩!

儿歌由下至上的展现正手攻球动作要领。首句“双脚张开齐肩站,膝盖弯曲把腰弯”直观形象的让幼儿理解打乒乓球时需要的站成双脚必须张开与肩膀同宽,准备的姿势应该稍微将膝盖和腰弯曲;第二句“手臂自然把拍压,来球看准敬个礼”中是指在击球时先把手臂自然张开并且板型稍微有点压着,等球过来时就像警察叔叔那样敬个礼;最后一句“收到眼睛鼻子前,乒乒乓乓真好玩”讲是把拍子挥到眼睛鼻子的正前方。整首儿歌简单易懂,非常押韵,适合5到6岁儿童的理解和记忆。儿歌让幼儿边记忆边理解,手脑并用对正手击球动作进行强化。

(3)增强儿童注意力集中

在乒乓球的培训机构的教学中,儿童在接受传统正手攻球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法只是一味的叫儿童练习,不从儿童自身发展去考虑。传统的教学内容单一,他们的注意力常常会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很容易分散,真正的练习时间往往会减少。

5~6岁儿童大脑发育情况:儿童5岁时的脑重约为成人的75%,6岁时的脑重约为成人的90%。对5~6岁儿童大脑的结构来说已经相当成熟,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进一步加强,但仍不足以抑制兴奋的平衡。因此5~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其强烈。所以创新教学法中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在“多球练习法”、“单球练习法”环节中,增加了传统教学手段中没有的游戏竞赛法作为这两个实战练习所用的教学方法。通常的比赛法一般是指运动员综合性战术的比赛和专项技术比赛(如发球抢攻比赛,正手对攻比赛),是指两个实力相当的运动员进行的比赛法练习。而我将比赛法运用在启蒙训练班中儿童与儿童之间的正手击球目标个数作比较上,让他们以完成一定个数作为目标进行相互之间的趣味比赛。在竞赛性质的游戏期间通过激发儿童强烈争取胜利的愿望,希望能有效提高儿童集中注意力。每节训练课将抽取10分钟作为正手攻球游戏法练习即个数游戏竞赛法的练习时间,让每个儿童都参与进来。

在使用游戏竞赛法的同时,我还使用“积分制奖励法”。每天我将设定一个目标,能完成目标的按个数的多少决出名次,按照名次高低给予他们相应的“积分”,而他们累积得到一定“积分”后可以换取自己喜欢的礼品,这不仅提高儿童的积极性还对儿童的努力付出给予肯定,使儿童自身能够主动的学习乒乓球正手攻球。

积分制奖励方法如下(详细见表1):

奖品兑换规则如下(详细见表2):

表2

2两种方法实验对比

2.1 研究对象

笔者在南宁市凌厉俱乐部乒乓球培训班启蒙班中5-6岁年龄段儿童。

2.2 实验方法

对南宁市凌厉俱乐部乒乓球培训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对比,随机抽取启蒙班中5-6岁年龄段儿童80名,经过统计,男生共有47人,女生共有33人。再按人数随机平均分成8个教学班,每个班10名儿童。其中的4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称为传统教学1、2、3、4班;另外的4个班采用改革后的新方法进行教学,称为创新教学1、2、3、4班。传统教学班共有男生23人,女生17人;创新教学班共有男生24人,女生16人。以12个教学课时内(包括第12个教学课时,每天进行一个课时训练,一个课时时长为60分钟)与搭档以正手攻球动作每人连续完成击球20次为最终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进行比较。

2.3 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将4个传统教学班和4个创新教学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进行教学,最终结果以每个学生学会正手攻球(与搭档以正手攻球动作每人连续完成击球20次)所需要的教学时间作为教学效果的比较,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

表3:传统班和创新班教学所用时间比较统计表(单位:课时)

从实验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创新教学班教学所用时间比传统班的教学所用时间少1.975课时,在时间上显著减少,说明创新的教学方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2.3.1 各教学环节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从对各教学环节所用教学时间的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创新教学班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

在“徒手挥拍练习法”环节当中,传统班采用的是传统教学采用的直观法,创新班则采用“挥拍击打悬挂球法”以及“儿歌法”形式穿插到教学过程,需要儿童能达到每人固定做正手攻球动作不变形连续练习30次为合格。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对比:四个传统班的平均用时为:2.99课时;四个创新班的平均用时为:2.83课时。

在“多球练习法” 和“单球练习法”环节当中,传统班则采用靠重复练习来巩固的教学方法,而创新班采用了游戏“游戏竞赛法”和“积分奖励法”。“多球练习法”中需要儿童用正手攻球每人能?_到能连续击中教练发的多球25次为合格。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对比:四个传统班的平均用时为:3.14 课时,四个创新班的平均用时为:2.02课时。

“单球练习法”中需要儿童能达到最终的目标效果:与搭档以正手攻球动作每人连续完成击球20次。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对比:四个传统班的平均用时为:3.16 课时,四个创新班的平均用时为:2.28 课时。

每个儿童都能与搭档以正手攻球动作连续完成击球20次的前提下,整个教学时间传统班花费了:9.27课时,而创新班却只需要:7.13课时。在对比创新组和传统组两个组的整个教学所用的时间上观察,创新班的教学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班。(详见表4)

表4:传统班与创新班各教学环节所用教学的平均时间比较统计表(单位:课时)

2.3.2 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由于第一天动作没固定,我不将第一天的教学效果记录做记录。从图1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创新教学班教学效果从第二天开始就逐渐比传统班的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进度快,在每个环节中花费的时间也比传统教学班的要少。实验结果也证明,经过改革和创新的正手攻球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有效。由于教学中采用了强化儿童基础技能的“悬挂固定球”练习法;还采用了强化儿童记忆的口诀;还有以积分换购的形式去积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运用比赛形式强化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缩短了教学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同行专家的肯定。(详见图1)

儿童启蒙教学篇5

【关键字】钢琴启蒙;兴趣;激发;培养

钢琴作为西洋乐器,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学前的钢琴教育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促进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在非智力方面,能够磨练意志,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高雅的气质,开拓视野。而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不是完全天生的,必须靠后天的激发、培养。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呢?

一、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教材,激发钢琴学习的兴趣

目前,幼儿钢琴教材种类繁多,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趣味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教材。《哈农》、拜尔、车尔尼599等是最常用的基本功练习用书。但由于它的纯技术性,对大多数入门的幼儿来说,这类教材显然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缺少趣味性,激发不起兴趣。因此,要做到少而精,但决不能取消,要根据幼儿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用诱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添加进来。

除了基本功教材外,还要多选一些幼儿非常熟悉的中外儿歌,选择标准是每首曲子要有标题和形象的图画,音符大,印刷清晰,旋律活泼、和声悦耳好听;每一首曲子都有清楚地技术、乐理或音乐的重点;如《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选》等。由于每首曲子都有标题、图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且颜色鲜艳、清晰、音符较大,阅读起来容易,幼儿对这类教材都很喜欢,有利于保持幼儿良好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并使其从内心深处产生“我要弹”的要求。

二、寓教于乐,激发钢琴学习的兴趣

(1)绘画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教授乐理,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让幼儿认真坐好听教师讲授天文般的理论,是不符儿童心理的,若让孩子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寓教于乐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一堂课,讲解左、右手及指法标号时,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手分别放在一张白纸上,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按其手型用手描绘出来,然后在手指上标明12345,孩子们会非常感兴趣,很自然地就掌握了课堂内容。另外,把彩虹的七种颜色与唱名、英文单词与音名结合起来,增强了趣味性也便于记忆。并且不同颜色的标签贴在钢琴上相对位置,使乐谱、歌唱、钢琴三体合一,感受到它们之间密切的联系。

(2)歌唱式:钢琴的世界离一般幼儿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缩短这种距离而使音乐自然进入孩子生活,要解放孩子的耳朵放开心声,有些孩子对音乐没有感觉,甚至充耳不闻,变得麻木,倒不是耳朵有什么缺陷或本身讨厌音乐,而是没有进行音乐开发。因此,在教琴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一个原则:通过钢琴学习音乐!歌唱是最能直接表达心理感受,直抒胸怀的。幼儿大多喜欢唱歌,把会唱的歌曲用钢琴演奏出来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在学习弹奏前,先教会孩子唱谱,填上歌词,伴着优美的旋律,再移到钢琴上弹奏,能减少负担,便于表现作品,当熟练掌握之后,师生互换角色,由学生弹奏教师歌唱,提高了趣味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节奏式:这种方式可增进师生感情,在节奏游戏当中,轻松活跃的对话气氛,有效地引导孩子学习音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幼儿不再认为学习钢琴是件艰难枯燥的事情,从而更加愉快地接受学习。以节奏为中心可作以下训练:

a.在教师指导下双手拍节奏;b.按乐谱标记左右手分工打不同地节奏; c.用鼓打节奏,注意强弱;d.学生打鼓,教师弹奏;e.教师打鼓,学生弹奏等。

(4)移调式:在熟练掌握一首乐曲之后,把旋律在钢琴上移到其它调性上演奏。最初由短小的单旋律开始,一句一句地进行反复,上下行自由地转移弹奏。这样可以初步培养孩子的调性要领,引发他们的创造想象力。在教授《“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时,由原来的c-f-g进行二次移调训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都能基本完成。同时,把三种调性连接不断地演奏,加长乐曲的篇幅,也训练了幼儿的综合表演能力。

(5)联弹式:钢琴教育最重要而艰难的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感觉反应能力。面对众多的观众,能自如地演奏,取决于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和心理素质,这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培养起来。在《汤》教材中,大都配有联弹、伴奏部分,通过相互协作练习,能促进这种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愉快合作的练习中,有种成就感,同时向人们展现一个新的广阔的音乐世界。

三、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

音乐耳闻目染的影响,对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中,家长可常放些幼儿感兴趣的音乐、钢琴曲,如音乐故事、幼儿歌曲等,也可以带幼儿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从而使幼儿在音乐环境中喜欢音乐。同时要培养其练琴的习惯,如每天的练琴时间段最好严格固定下来,轻易不要变动。这样,可以借助规律的作用,使幼儿逐渐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保持幼儿练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不吝啬褒奖,耐心诱导,为其创造表现的机会

儿童启蒙教学篇6

关键词:启蒙教育;语言;兴趣;儿童;教师;创造性;示范性;专业性;热爱性

2010年末的一项市民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家庭投资的最大热点为教育。这项调查还显示,年龄在4—23岁孩子的家长中,约64.4%都在为孩子的教育做储备。这些孩子的年龄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而这种现象其实在我们周围早已出现。常听说某些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找幼儿艺术班或英语学习班,各种学习班的招生简章也常见诸于各报、各电台、电视台,甚至大街小巷,楼道车筐,尤其是针对儿童。种种现象足以说明,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儿童的教育问题,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充分应证了伟大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随着接受教育群体年龄的下降,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教学工作该如何应对呢?说“应对”其实并不确切,因为这么说显得很被动。我们应该主动地去研究、去探索这种低年龄段的教学问题,即所谓的启蒙教育。我们通常把“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叫做启蒙,那么启蒙教育就是使初学者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的对象包含的范围很大。凡是初学的人,不计年龄,都可以视为在接受启蒙教育。另外启蒙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有艺术类的,有文史类的等等,而我在这里仅对儿童英语的启蒙教育略抒拙见。

先入为主是人的天性,因而儿童英语的启蒙教育就尤为重要。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这种英语启蒙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他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不懂得如何去理性思考,所以学习起来主观性极强,换句话说就是学习随性。往往他们喜欢学英语是因为喜欢英语老师或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并不是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才来学。因此,启蒙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大部分升入初中的男同学不喜欢学英语,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这种无兴趣,甚至是厌恶的学习情绪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这些同学在上初中时就被甩掉了。这种现实值得我们深思。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它对中国的孩子们来说是一门外语,且与我们的母语有很大差别,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分管语言的半球是左半球。它对语言的控制很特殊,仅有一种语言通道是打开的,也就是说孩子们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这条开着的通道是英语、法语、汉语或是其它语言。总之,只有一种语言形成通道,其他的无法开通。这就是说任何人学习外语所达到的程度都不会超过本身以这门外语为母语的人。所以启蒙英语教师不要一味地定下一个目标,从小教授英语就能使学生可以像说母语一样说外语。这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一种误区。英语启蒙教师应设立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多学、多用;会学、会用;爱学、爱用。尽力使他们的英语越来越像母语,即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达到这种状态的关键因素就是成功的英语启蒙教育。

既然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成功之门呢?首先,我们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记忆规律及学习取向,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心理特征:儿童对新事物都有强烈的新鲜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儿童有好动的特点,这样,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地好动便成了课堂游戏。而游戏中便会产生竞争,儿童就会产生好胜的心理。胜利后希望得到认同,受到表扬,产生成功感。这样一来,教师便很自然地诱发了儿童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积极、自发地去学习的动机)。(二)生理特征:理论上说,人脑的发育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儿童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在其某个区域内细胞活动太多就会引起大脑局部缺氧而产生大脑疲劳,于是大脑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这时儿童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所以,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暂,大约在1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动静结合,规划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好授课程序。(三)记忆规律。儿童的记忆方式以机械记忆为主,然后逐步递加理解记忆的比重,发展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利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只有当儿童把获取的有效信息意义化了,才能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因此儿童对语言有较强的记忆力。(四)学习取向:基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及记忆规律,儿童对于形象性强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易于学习、掌握。目标教育对儿童来说很难奏效。教师要不断培养、巩固并发展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说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儿童兴趣淡化做斗争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素质才能成功地完成启蒙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儿童无疑是教学围绕的中心,但教师是引导这个中心的关键所在。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从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极强的创造性、良好的示范性、出色的专业性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性。在启蒙教育中,要激发并巩固儿童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不断地在教育方法上有创新,而这里指的示范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学术方面的示范性。儿童学英语方言的干扰很小,母语的保护系统也不成熟,这样,儿童学英语时极易受启蒙教师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英语启蒙教师一定要有准确的示范性及用英语思维的方式。其二是文化习惯方面的示范性,教师要通过教授语言本身来传递西方国家优秀的文化、特有的习俗和个人品质。如处世方式、各种体态语、守时观念等。出色的专业性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无论在语音、语法、口语、听力、写作等哪一方面,启蒙教师都应做到时时强、样样强。这就是说启蒙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刻苦钻研,并具备教学预见能力、指导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此外,对教育工作的忠诚与热爱也极为重要。试想一位不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怎能全情投入教育工作?尤其是从事儿童英语启蒙教育事业的教师,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让一位孩子从你这里掉队。面对孩子要充满爱心和童心,影响他们走进英语的世界,主动探询英语知识。

最后我们来谈谈具体的教学方法。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应选活泼有趣的内容为教材,例如童话故事、生活故事等,引起儿童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四个为主”。(1)以语言练习为主;(2)以使用英语授课为主;(3)以学生之间练习为主;(4)以口头练习为主。这样教师就要精心研究适合儿童学习的一套教学方法。现在很多儿童英语学校都在试行课堂游戏教学。儿童学习英语时心理障碍小,害羞意识淡薄,进行游戏教学既可以学到知识,又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必定会取得突出的成绩。那么,如何把课堂教学游戏化呢?这就涉及到游戏设计的原则问题。其实原则就是在满足儿童好模仿、自制力差,自我表现欲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因此所投计的游戏应具备:(1)猜测性。如:在教了几个单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猜,老师心里想的是这几个单词中的哪一个。这样就巩固了他们所学的内容,教师还可进行纠音。(2)对抗性。儿童的好胜心极强,关注游戏结果,希望自己获胜。如:可以把学生分组,看哪组同学能快速补充老师所说的句子。(3)趣味性。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孩子们就能重复很多遍。因此把教学内容动作化,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4)可控性。教师要随时掌握课堂的教学进程和课堂纪律,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5)授课时要注意每个游戏均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为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服务,为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知识服务,并且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版书要活泼多变,多用简笔画来吸引孩子们的视线。在游戏教学前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卡片、头饰等)、知识上的(所应掌握的知识)、还有心理上的(对游戏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对)。教育还应注意游戏教学中应遵循顺序性、公平性、把握让学生多说,多练的原则。

儿童英语启蒙教学是英语教学基础的基础,理应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美国,幼儿学外语的有关杂志就有二千多种。而在日本,高中学生就可以流利地掌握一门外语。这就是日本能够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重视启蒙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不断加强,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英语已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一条纽带,学好英语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迫在眉睫。英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于此。尽管目前我们的教学研究,教学条件、对启蒙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我们仍然看到这种状况在迅速发生着改变。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研究启蒙教学,更多的孩子可以自由快乐地在这个地球村中生活、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小词典》,1989年

2、赵霞:《中学外语教与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2004

4、《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s》,penny u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儿童启蒙教学篇7

在我国的绘画历史上,本来就有“书”“画”同源,“字”“画”一家的传统。中国书画配有诗词文字题跋,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是我们审美欣赏与交流的习惯。只是在近百年来,学习西方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引进教育教学科目以后,“书”和“画”就被分隔在“语文”和“美术”两个独立的教学科目中。 小学语文的“写作入门教学”与美术启蒙阶段的“儿童画教学”,本来都应该在发展学生观察世界,认识生活,创造“图形形象语言”和运用“文字符号语言”,以及在创造性地表现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的启蒙教育教学训练中,共同承担着别的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教育作用。但是我们现在的语文“写作入门教学”和“美术启蒙教学”,都已经完全丧失了他们本身原来赋有的“创造性”色彩,完全背离了同源、又同根的两种语言形式的特殊的“互补与依存”关系。两个语言工具学科进入教学课堂,成为互不往来的教学科目以后,各自盲目地步入已经无法自拔的教学困境中。

当前常规的小学美术教学,没有“启蒙阶段”引导儿童画进入美术教学的设计,没有促进 “儿童画”发展的教学目标,没有保护与发展“儿童画”创造性表现才能的教学要求。近年来虽然表面上教材有些改进,但是总也没有脱离开沿袭“成人化”的“临摹模仿教学”的模式。错过了启蒙教育阶段,引导学童创造“儿童画语言”,发展“创造性表现才能”的教育机遇,放弃了引导“观察——思考——发现”发展认知功能的教育优势。由于长期习惯于临摹模仿,学生观察写生的能力低下,所有“创作性表现”的教学,都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困难课题。

同样具有“创造性”色彩的“语文写作教学”,直到今天也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看图作文”流行了三十余年,几乎成为当前的“改革”时尚。老师引导学生把平面的图画当作真实的、立体的、生活空间去观察;引导学生编造“虚假”的情节故事;引导学生“臆想”设计语言和对话;引导学生统一写作的模式。从课堂教学表面上看,教师热心的启发引导很有章法,学生积极的踊跃发言还很活跃,好像是激活了“写作教学”的一湾死水。可是“程式化”“模式化”和“说假话”的习惯影响,总是难免要危及到学生的未来。

以写作入门教学——欢乐的春节为例。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创作表现的“儿童画语言”,回忆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样游戏玩耍的。先请一位同学展示欣赏并讲述自己创作的“图画语言”,接着就让学生们默读欣赏自己创作的图画,让学生用无声的语言思考编拟自己要写的作文。

引导学生们“怎样说——就怎样写”。把美术课上自己创作的“图形形象语言”,通过语言表述导入写作创作。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这样学生就无障碍的写出了完全是自己看的、自己做的、自己想的、自己说的和自己创造性的运用“文字符号语言”表达出来的“作文”。

两节课,间隔两天。虽然衔接不够及时,但“写作入门教学”进行的还很顺利。其实“发展式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的配合,在一年级入学时的美术启蒙教学,就已经开始:

刚入学的小学生尚不认字,语文课进行的“拼音”教学正好能够帮助“美术启蒙”教学,利用“拼音”做“画题”,引导小学生创作随意性的“抽象表现”的“儿童画”。给学生发表的机会,讲述自己的画,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在读自己的“画作”时,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出画中的故事。

语文课进入识字教学后,“美术启蒙教学”又利用“组词”、“造句”,启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画题”,随意创作“主观写实表现”的“儿童画”。这时进行“语言”训练,学生读自己的画,能讲出更有情趣的故事情节。

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的“儿童画”,形象逐渐趋向客观,初现写实倾向,画面中的“形象语言”及情景故事逐渐丰满,这个阶段的儿童画,配合“语文写作入门”教学,就像上述实验课一样,能够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素材”。

儿童画——说话——作文的‘写作入门教学’,实验教学进展顺利,初步可以看出:

“儿童画”确有“语言”功能。实践教学证明,引导学生从“读画”——“说话”——再用“文字”转换,确能轻松写出“作文”。

儿童启蒙教学篇8

【关键词】音乐;兴趣;启蒙

1关于学前教育中音乐启蒙的思考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我国学前幼儿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目前我国在学前音乐教育发展领域,为了更好的启迪儿童对音乐的喜爱,以及焕发出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多是借鉴国外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其中所涉及到的音乐教育流派包括有,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但是本人根据自身在该领域的探索研究坚持认为,以上这几种音乐教育流派,在现阶段并不适合国内幼儿音乐启蒙的教育建设。个人认为蒙台梭利宣扬的音乐教育启蒙思想应当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关注。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下,它是基于对音乐现实的思考,这一点比较接近生活,因为音乐本身就来源于生活,音乐在演唱的时候,包括意境、情感、思想,字里行间都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这一点完全符合当下国内音乐教育领域特别强调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这两个目标,同时这种理念正是当下国内音乐启蒙教育中却严重欠缺的。当前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和建设,突出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简单举个例子,对于一些4-10岁的儿童而言,正是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内心处时刻渴望着对情感的倾诉,但是在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几乎都表现出对“成绩”、“能力”的片面倾向,过于看重儿童学习的结果,过多忽略掉学习的过程。以培训老师为例,对自己的学员(儿童),唱歌能力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对唱歌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不闻不问,只是“轻描淡写”般的代过;其次是家长,以结果作为评判标准,对孩子予以奖励区分,没有过多的问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下,最为核心的一项理念就是“感受”,如果缺乏“感受”的过程,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关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化建设

对于儿童来说,对音乐音响的感知体验,是他们扩展对音乐语言理解力的最佳途径。这里所提到的音响感知体验,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感受”,其中重点强调“感知”,因为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可能并不会知道“音乐音响”是什么意思,也可能无法理解这一内涵,但是这种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着的,是客观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下的。此外,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听觉是幼儿相对最为敏感的一个器官,同时也是幼儿用来感知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最早、最多的身体器官,因为在人的大脑右侧半球处,存在着能够对空间图形、色彩、声音有较强处理能力的物质,而我们在音乐启蒙教育研究领域,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来促进两个半球机能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这对于幼儿在整个学前教育健康学习、舒适成长,以及对未来的小学、中学学习生涯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通过上述一段观点阐述,相信很多人清楚的明白了音乐启蒙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音乐启蒙教育并不是纯粹的注重对孩子从小音乐感知能力的锻炼、培养,它们只是一种方式、一条路径,最终的目的则是促进幼儿心智的开发、思维的焕发。正如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注重“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感受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思想,欣赏代表着一种兴趣,表现则是指学习/教育的过程,而这些因素共同致力幼儿创造力思维的焕发。所以,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重结果轻过程”这一现象的出现,这种错误的思想严重背离了音乐启蒙教育的最初本质。针对这一问题现象,本文在这里基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化建设,简要表述以下观点认识。

(1)第一步,感受。“感受”是学前教育音乐启蒙的第一步,正如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课程中所宣扬的那样,对孩子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聆听、感受和表现。这一点需要老师和家长特别注意,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认识,重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幼儿而言,他们不同于我们成人,特别是那些3-6岁的儿童,包括思想和心智,还没有得到健全发展,家庭就是他们眼中的社会,而这一阶段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属于被动接受的教育(也可以明确的说就是一种被动式教育)。换言之,在这一时期,家长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要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根本不懂什么叫音乐(这是事实),也不会欣赏音乐(有点片面),所以不怎么重视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处在零状态,从小就开始让孩子学习音乐,从幼儿圆到小学再到中学,一直逼迫、渴盼着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个贝多芬。上述提到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建立在完全忽视孩子自身感受的基础上。基于这一点,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应该以注重孩子“感受”为主,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摒弃那些功利的心态,将当孩子是一个生命来培育,进行一些简单的听觉训练,反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幼儿对听觉刺激的感知能力,这有助于后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第二步,兴趣。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而言,要懂得学前教育的真谛,或许有的孩子对音乐存在一些天赋,也可能有些学生对音乐极度反感,但是都要平常对待,一切以保护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为主。基于上述提到的感受所进行的反复性训练,主要是听觉上的训练,因为这一时期幼儿还不具备完整的读写和动手能力,听觉是他们认知客观世界最本初的一种感官体验。因此,在兴趣培养阶段,要切实掌控和处理好听觉训练重复性的效果,不可让幼儿过早的学习乐器。

(3)第三步,创造。前面提到了,在音乐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让孩子过早的接触乐器,但是可以寓教于乐,可为幼儿提供一些丰富性的音乐“工具”,也可以称其为教具,类似于幼儿日常玩耍的那种玩具,此外,必须要设有专属的“活动室”,通过一定的规则教化,让幼儿自由、合理的操作这些教育。

参考文献

[1]梅胧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4(11):39-39.

儿童启蒙教学篇9

关键词:音乐启蒙;童话剧;刺激;抽象

儿童需要音乐,那么音乐对于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又有什么意义呢,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又起着怎么样的作用呢?

南斯拉夫的一所实用音乐学校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在该校受过良好的音乐启蒙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后,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对周围的音乐活动及所有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形式抱有很大的热情,在生活中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他们认为,这便是音乐启蒙的成就。音乐启蒙的意义就在与保护和不断发展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使之不致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

音乐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是引导儿童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儿童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用一个音乐童话剧来阐述一下。

在童话剧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剧中,首先因为圣诞节到了,开始的音乐是温馨舒缓的,后面随着小女孩冻死在寒冷的街边,音乐也变的沉重了。在欣赏该童话剧中。儿童的观察力在分辨旋律乐句的细微变化(音量大小、强弱、音色)中得到发展。因为儿童必须对他所听到的音乐作细致的观察,即听觉上的“观察”,然后才能去努力模仿他们听到的声音,唱好歌词和曲调。

唱歌也发展了儿童的记忆力。老师通过简单的哼唱中得到了加强。把歌词教给孩子,在唱背歌词之中,孩子的音乐记忆力便在他自己的内心哼唱中得到了加强。

音乐活动可以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之中,通过小朋友的表演,可以想像的到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小女孩在街边卖火柴的表演,来使儿童有着对音乐更好的理解。比方说,空间概念是抽象思维的起点,而视唱教学中手势语的帮助,即用手的动作来表示音的高低长短,对儿童的空间概念的形成和巩固是很有意义的。

国外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我们的音乐教育观是很有启发的。他们重视对音乐教育自身规律的探讨,用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进行音乐启蒙,切切实实地各种音乐活动中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和心理品质。

以上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剧简单的阐述了音乐对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来讲怎么样通过音乐来对儿童进行启蒙性教育。

音乐有着启迪智慧、教化人类等种种了不起的功能,但首先必须让孩子喜爱音乐,学会倾听音乐,理解音乐,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的力量,才能被音乐所打动,从而使灵魂得到升华,变的更高尚、更有魅力。怎么样让孩子喜爱音乐呢?首先可以通过童话剧的形式才诱导孩子喜欢音乐,也许音乐比较抽象,但是通过童话剧来演出来,眼见为实,诱导孩子自己来体会音乐的节奏,等等。

如果孩子多学会唱一些有益的歌,也许有些歌词儿童很难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童话剧的形式来表演出来,这样使儿童更容易接受音乐,也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之中试验也是如此。不仅锻炼儿童了注意力、记忆力、模仿能力,而且在流畅欢快、变幻无穷的音乐旋律中,将启发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扩大视野,唤起对美的追求,达到了更深的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这时儿童不知不觉之中就慢慢的受到了启发,进一步的感受了音乐的美妙。

抽象的音乐往往很难理解,这时候就可以通过童话剧的方式来演绎,慢慢的解释音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用童话剧来演出来,有时候,也许会限制儿童的想像力,对于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美妙的音乐的演绎出来也许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只有等到更深的层次才能体会出来。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孩子需要音乐,喜欢音乐,音乐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地去进行音乐特长的培养,从而达到对孩子教育的启蒙。

参考文献:

[1]音乐启蒙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05:138.

[2]艺术天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03:59.

[3]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04:15.

儿童启蒙教学篇10

关键词:蒙学课本;发展阶段;教材特点

蒙学课本,又称“蒙养书”“小儿书”,是中国古代专为学童编写或选编的,在小学、书馆、私塾、村学等蒙学中进行启蒙教育的课本。[1]它不仅结合了儿童的认知特点,还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伦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枚灿烂珍宝。本文通过历史发展的脉络对蒙学课本发展进行简要的评述。

一、我国古代蒙学课本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周秦汉魏时期的萌芽阶段:以识字教育类为主。夏、商、周时期,对贵族子弟以及平民施行伦理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就已经开始出现,供儿童识字认字的蒙学课本也在周代就已经出现,历史可考的《史籀篇》是我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汉书・艺文志》注谓“周宣王太史作”,存于《说文解字》上约两百字[2]。先秦时期除《史籀篇》外,最为典型的蒙学课本就是《弟子职》和《孝经》,这两本著作的写作目的并非作为蒙学识字课本,而是为训诫弟子所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的蒙学课本有35篇左右,但是这些蒙学课本多已流失,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急就篇》和《千字文》。综合来看,周秦汉魏时期的蒙学课本多以识字教育为目的,或者是训诫弟子所作,从语言形式来看多为三言、四言的韵语。由此看出,当时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了儿童认知规律,通过儿童对于声韵的认识,方便儿童记诵。但是在内容上却非常单一,未涉及专门的知识教育。

(2)第二阶段:唐宋时期的发展阶段: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我国古代最为繁荣的时期莫过于唐宋,这一时期的蒙学课本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众所周知的《三字经》和《百家姓》时至今日仍是最为流行的儿童启蒙识字书。《三字经》三字一句,内容丰富,便于儿童记忆,且集中识字,兼以历史典故的形式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百家姓》将姓氏这种没有实质性含义和规律的汉字用四字韵语的形式组合在一起,读起来朗朗上口,减少了儿童在记忆上的障碍。这一时期的蒙学课本较前一阶段在内容上不再只是识字课本,而是融入了封建社会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还有一部分蒙学课本将历史典故、历史知识等都融入其中。

(3)第三阶段:元明清时期的繁荣阶段:经义、诗赋、伦理的综合。这一时期的蒙学课本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更加丰富多彩。这一时期的蒙学课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已经开始出现“应试化”,该时期的蒙学课本很多侧重经义和诗赋,教儿童对仗、声韵以及写诗和习作,为其将来的科举考试做准备。

二、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特点

(1)符合儿童记忆规律, 便于儿童诵读。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是面向8~15岁的儿童进行“蒙养教育”所编写的教材。这个阶段的儿童想要学习更深入的文化知识,首先就是要学会识字,因此这些教材的第一要务就是教儿童识字认字,蒙学教材将常用的汉字用一种三言、四言、七言的方式编写起来,而且多采用韵语及对偶句式, 读来既朗朗上口,又易于记诵。

(2)以集中识字教育为基础,偏重伦理道德。蒙学教材的基本任务是识字教育,而且是集中识字。集中识字可以将字形和字音一一对应起来记,增强文字之间的联系,减少记忆上的困难。我国蒙学教材集中为1000~2000字,多如《蒙求》2384 字,少如《百家姓》507 字。识字教育与后阶段的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

(3)贴近生活实际,切合社会和时代需要。蒙学课本不是单纯的背诵读物,它贴近儿童的生活,带来实用性的价值。如《名物蒙求》用2720个字、四言韵语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天文、地理、鸟兽、花木、日用器物、耕种操作等各种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既方便儿童识记,同时满足生活实际需要。古代经典蒙学教材中蕴含着古人一生的智慧,对儿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颇有益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