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建设十篇-9游会真人第一品牌

时间:2023-04-08 21:18:35 9游会真人第一品牌的版权声明

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篇1

一、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现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教师对党建工作的了解渠道比较丰富,但是主渠道较为单一,如表1所示。68.29%的青年教师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来了解,其次才是形势政策报告(占45.12%)、党内生活或党组织活动(占39.02%)、思想政治理论课(占31.71%)等校内组织活动。只有3.66%是通过社会实践来认识和了解党建工作。在了解党建工作的主要渠道的调查分析中(表1),a:b的结果可以得知,青年教师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党建工作的比例远远小于中老年教师,通过党课了解党建工作的比例也小于中老年教师。通过周边人员(家庭人员或同学等)和形势政策报告了解党建工作明显高于中老年教师。在对党建工作的评价方面,认为“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作用减少”的青年教师的比重远远超出中老年教师。大多数的青年教师认为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相脱节,且效果不佳。他们认为自己不从事党建工作,不掌握实际权力,只搞研究没有意义,甚至有9.76%的青年教师根本不了解党建工作。这说明多数学校缺乏对青年教师有关党建工作方面的系统培训或培训效果不佳。在看待党建工作对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方面(如表2所示),认为“作用不大”的青年教师的比例远远超过中老年教师;认为党建工作能“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年轻人占得比例远远小于中老年教师,这充分说明青年教师对党建工作认识不足,认识分化明显。

二、以党建工作推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

1.以党建最新成果为指引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国梦”的提出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价值。建议不断加大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培训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加强各类高校党建工作,尤其是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打好基础。建设横向党支部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模式,更好地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院系思想政治建设的灵活优势,不断探索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和新形式。青年教师横向党支部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按青年教师党员所依托学科的不同而成立相应的横向支部,其组织隶属关系在横向支部,但其行政隶属关系保持不变;第二步,横向支部的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由党委选举任命,进行支部的例行管理,并接受上一级党组织分配的各种任务;第三步,按照实际情况规定横向支部的届期,到期后各支部成员依旧归属于原来的院系党支部。这种基于学科融合需要和受青年教师欢迎的横向党支部模式不仅丰富了高校基层党建的工作方式,而且通过为青年教师提供在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和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青年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树立了青年教师竞合发展的意识,对于全面促进青年教师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全面促使其他年龄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的转变,全面促发党建工作开展的蓬勃朝气,进一步带动学校全局的党建工作,有着重要的贡献。2.以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建设效果。要引导高校广大青年教师强化政治学习,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优化政治学习制度,采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提升政治学习实效。学习内容要与时俱进,贴进高校实际和青年教师的思想实际,真正解决教师思想困惑问题。通过理念创新,促进党的学习教育观念更新升级;通过方法创新,拓宽党建学习的视野和领域;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党建的改革创新。对青年教师,坚持理论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建章立制科学化,评先树优规范化,确保教育效果的全面提高。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建立党建和思想政治平台,提升教育成果。具体而言,第一,要开发相应的红色在线学习论坛,提供内容精彩、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实践启发以及先进人物和事迹教育;第二,要提供针对社会现实和热点难点问题的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上引导青年教师正本清源,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价值观;第三,要和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为青年教师提供评优评先进、申报质量工程和科研项目等信息,为其打造能全方位交流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网络媒体教育功能,能使教育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富有成效,同时,教育管理成本能够得到有效降低。3.党建工作要突出青年的梯队建设和组织创新。青年人才正在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要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通过完善培养机制,激励优秀青年教师尽显其才;通过创新人事制度,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开辟绿色通道和合理渠道为青年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党建工作者必须把梯队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干事业。4.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推动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作风创新。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基和灵魂,搞好党的作风建设创新,就要从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作风创新入手,不断推动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方法与手段创新。具体来说,要从转变青年教师思想作风入手,创新青年教师思政建设的内容;要从强化引导优良教风学风入手,创新青年教师思政建设的方法;要以工作机制的完善为突破口,创新青年教师思政建设的手段。还要转变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观,青年教师通过与社会实际、与人民大众的近距离接触,能加深对国情的认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从而奠定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石。5.践行人本观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大部分青年教师经济欲求较高但物质条件薄弱是一个不争的客观现实。虽然他们学历层次高,但社会阅历浅,工作时间不长,有时难以理性分析眼前生活方面的困难,在与其他高收入行业进行比较时易产生波动情绪,经济条件羸弱容易影响他们的政治思想状况。因此,扎实有效地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解决好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安居乐业,从而热爱本职工作,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只有坚持以青年教师为本,以其实际需求为本,党建工作才能真正为青年教师接受,才能有更广泛的群体基础。

作者:王丽芹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副教授

思想政治建设篇2

80多年来,我军始终按照古田会议确立的政治建军原则建军治军,确保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不变、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不变和军队内外关系的和谐氛围不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

(一)社会多元思想文化的交错激荡使部分官兵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官兵的思想观念受到剧烈冲击,部分官兵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表现为:有的对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认识不清、理解不深,对人民军队“来自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没有清晰明确的答案;有的缺乏对人民群众的真实感情,觉得服务人民是组织赋予的职责,不是自己的真心意愿,缺乏服务人民的热情,等等。这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导致少数官兵宗旨意识淡化甚至错位,服务人民的思想不牢固、态度不端正。

(二)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蛊惑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受到影响一直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间断对我党我军实施“西化”“分化”,实现其“和平演变”的政治图谋。对此,有的官兵缺乏应有的政治警觉,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危害性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有的官兵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不警醒,追求西化生活方式,在思想意识上自觉不自觉地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念;有的官兵安全保密意识不牢,对敌特分子的拉拢策反抵抗力不强,有的甚至迷失了政治方向。这些现实或潜在的影响,模糊了官兵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对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建军之魂产生一定影响。

(三)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不够使部分官兵对其“生命线”地位认识不足新时期以来,我军建设面临的环境条件与过去大不相同,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没有深入研究社会热点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以及社会敏感问题对官兵思想的影响,工作的预见性不够;有的没有把握官兵观念、行为方式等发生的新变化,创新改进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不够;有的没有转变思维、改进方式,没有围绕具体的人和事做工作,实效性不强。这些作用的发挥不够和认识的模糊,导致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在官兵的心目中有所弱化。

(四)军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官兵、军政军民关系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从内部关系看,一些单位还存在如下问题:干部方面,有的严重,群众观念淡薄,缺乏对下属的深厚感情;有的处理问题手段单一,方法简单粗暴;有的甚至为政不廉,利用手中权力侵占战士利益。战士方面,有的对部队环境和管理机制缺乏理解认同,有的听招呼、守纪律的意识不强,等等。从外部关系看:有的单位双拥共建功利化,呈现出重物质交往、轻思想互助,重经济效益、轻社会影响的功利化倾向;有的政策理解片面化,忽视双拥共建的内涵,认为拥军就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停留在发慰问金、送慰问品等浅层次上,等等。这些内外关系中的不良现象,影响了官兵关系和军政军民关系。

二、政治建军原则对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现实启示

同志指出,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努力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得更加扎实有效,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确保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必须适应社会历史环境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坚持政治建军原则,发挥好政治工作在国防和军队全面建设中的生命线作用。

(一)积极回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官兵思想矛盾和现实问题,把厘清和维护根本宗旨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军事斗争的胜利建立在人民群众自觉拥护军队的基础之上,是古田会议决议强调的根本问题。在当代,人民群众利益的日益多元化,是国家与社会开放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此,军队在和平时期的思想政治建设要予以积极回应,寻求服务人民的有效途径,从思想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奠定最根本的基础。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维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筑牢“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坚定服务人民的信念,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民关系,其本质与传统的军民关系是一致的。只有具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才能谈得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在训练演习和未来战争中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要充分认清富国与强军的辩证关系,在确保人民群众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充分认清人民群众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在运输保障、物资补给、技术支援、信息保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消除片面认识,教育和引导官兵端正服务人民的根本态度,时刻不忘人民的拥护之恩,增强服务人民的真情实感,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转化为政治信念和行为准则。

(二)深刻阐明党领导军队的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必然性,始终占领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红军在军阀混战的夹缝中由弱变强、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始终牢牢占据了意识形态理论及宣传的制高点,从而始终蕴藏着顽强的生命力。古田会议决议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保证了军队发展的正确方向,历经艰难不溃散,久经磨砺终壮大。在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在党的领导下打造一支工农的武装,为劳苦大众谋利益,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占据了历史制高点,成为最终战胜各种强敌的社会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人民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打造一支中国人民的武装,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谋利益,实现伟大的强国梦,这区别于所有资产阶级的军队,是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的社会思想基础。今天,我们坚持和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坚实的历史和逻辑基础,对此要清醒坚决,理直气壮。时代条件、社会环境和官兵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筑牢军魂摆在思想政治建设的首位,不断打牢官兵坚决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维护好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发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要抓好理论武装,使官兵了解党史军史,掌握科学理论,廓清模糊认识,打好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要坚持组织制度,把党委制、在团以上单位设立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党支部建在连上、民主集中制、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等一系列根本制度坚持好、贯彻好,从而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要建强党的组织,配强党委(支部)班子,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基础。

(三)创造性地服务于军事斗争准备这一直接目标,使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时代性和感召力《古田会议决议》所确立的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原则,既完全不同于旧式军队的一般教育,也有别于党内军内的其它片面观念。决议的行文结构和具体内容,反映了军队中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服务于“斗争任务”这一军事建设目标,充满时代特点和感召力量。如在“党内教育问题”一章中指出,“不提高党的政治水平,不肃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担负重大的斗争任务。”由此可见,在任何历史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都要自觉把提高军队战斗力作为首要任务,用充满时代性和感召力的形式和内容发挥好“生命线”作用。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要增强时代性和感召力,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获取、知识学习、经验分享等特点,着眼“能打仗、打胜仗”的建军要求,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实现强军目标的强大推力。要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营造“以人为本”的氛围,改变灌输式、授课式的单向交流模式,运用浸润式、沟通式的双向交流模式,解决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用短、小、活、新的方法和形式来教育引导和鼓动官兵;要注重强化政治工作实战化意识,大力创建政治工作实战化环境,大力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通过创建逼真的政治工作实战化环境,在“实打实、硬碰硬”的实战化演训中,强化官兵“备战打仗”的思想认识,确保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服务保证功能和作战功能。

思想政治建设篇3

所谓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利用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和科技手段,探索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新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手段,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如九游会国际的文化管理、学习型组织、标准化管理等,逐渐融入到现代企业和管理之中,并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所接受,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还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就无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无法担负起新时期的政治使命和历史重任。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借鉴和吸收现代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二、创新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

任何一种理论或思想用于指导社会实践,都需要科学的表达形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

1、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创建网络化政工体系。现代社会是网络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等媒体的优势,开展新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挖掘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巨大潜能,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创造更为新颖、有效、适应现代人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

2、借鉴科学的管理理念,创建规范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借鉴科学的管理理念,积极规范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要维护企业界在改革时期的稳定与发展,职工队伍建设是关键,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必须及时把握员工的思想状况,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正确看待、理解和支持改革,切实把全体员工的思想感情统一到企业的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上来,只有这样,改革工作才能顺利推进,改革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后矿电厂把员工的思想教育和国防教育艺术团建设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使广大职工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向先进企业管理模式靠近。同时,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体制轨道。实现了管人、管事、管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有效,对生产经营的作用由以往的号召型转为切入型,促进了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

三、丰富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在形式上创新,更重要的是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建设的实际,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

1、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企业的广大员工,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思想政治建设篇4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思想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当前,我市正处在实现“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关键时期,换届后新组建的市级领导班子承担着实现市十三次党代会目标的艰巨使命,肩负着全市人民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裕、人文、生态、平安、创新**的历史重托。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措施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科学民主、团结协作、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市级领导集体。只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才能真正把市委确定的工作目标转化为谋求发展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能引领全市各级干部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促发展的局面。因此,市级领导班子必须要统一思想认识,带头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思想政治建设为载体,促进市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增强,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组织领导基础。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推动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群众观为出发点,以提高执政理念、增强执政能力、实现加快发展为核心,以打造团结班子、健全民主机制、营造和谐氛围为主线,突出重点,创新方法,健全制度,促使市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能力、改进作风、增进团结,真正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推动“第一要务”、坚持“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分步骤推进和谐**建设进程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目标任务:以中央、省、州委对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建设的整体要求为标准,以实现“十一五”规划,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为根本任务,努力使市级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团结协作、奋勇争先、求实创新精神得到更充分发扬;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勤政为民作风进一步提高。

二、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提升执政能力素质

以创建“学习型”市级领导班子为契机,把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为强化理论武装的重要载体,运用专题辅导、理论研讨、撰写调研文章等形式,促使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深入学、持久学的表率。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与“大课”学习制度,坚持自觉参加市委组织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同时按照承担的工作任务潜心钻研政治理论,学习要有计划、有心得体会、有建议和措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市级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要拿出不少于3个月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推进工作的有效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根据调研情况,每年至少要撰写2篇调查报告或理论文章。领导干部每次外出考察学习后,都要形成书面的考察经历、体会及建议,向班子和主要领导汇报。

市级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要通过自觉学习和工作实践,不断增强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主要领导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谋求加快发展的良策,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做好应对处置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发挥好在班子中的主导作用。领导班子成员要善于主动研究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分管工作,不断研究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增强适应未来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能力和水平。

三、立足市情,明确任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要客观分析和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强化危机意识,破除骄傲自满、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增强争先抢位信念,树立干大事业、求大突破、谋大发展的胆识与魄力。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实现市十三次党代会目标进程中,要坚持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立足市情,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努力构筑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要认真探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机制,建立广纳群言、集各方智慧的科学决策体系。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调整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在区位、资源、政策、人才均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重点在机制创新上拓展空间,激发活力,挖掘潜力,既要加快速度、扩张总量、提升效益,又要按“四型”城市发展要求,调动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发展**、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要自觉在党的建设、软环境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中承担责任和履行职责,把重点工作与分管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主动抓落实。同时,要切实把解决群众关心的根本利益问题作为当务之急,关注和解决好民生民利问题;要注重突出社会公平正义,健全完善制度,保障好、落实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要注重和谐文化建设,不断巩固和加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完善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水平。

四、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增强市级领导班子整体合力和内在活力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完善民主决策和民主议事制度。认真履行《市委常委会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做到凡属方针政策的重大决策、事关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都必须经常委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认真执行重大决策论证、征求意见和工作责任制度,积极探索实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有效解决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注重倾听社情民意,做到不经调查研究不决策,不征求群众意见不决策,不听取专家建议不决策,努力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自觉维护市委的核心领导地位。各市级领导班子都要从**发展和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大局出发,结合本班子职能,明确自身定位,发挥积极作用。市委常委班子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管好干部、把好方向,善于听取各个班子的意见,调动各个班子的积极性,支持各班子大胆开展工作。市人大党组要认真依法履行职能,通过法律程序,促进和保证党委决策的实现。市政府党组要把市委决策变成依法行政的具体实践,组织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市政协党组要通过参政议政、谏言献策、民主监督,促进党委决策的落实。人大、政府、政协党组遇有重大事项要向市委请示报告,自觉维护市委的权威。市委要定期听取人大、政府、政协党组的工作汇报,认真采纳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集中各个班子的集体智慧,及时调整政策策略,有效实现重大事项决策上的集中统一,切实体现以市委领导班子为核心的整体合力,共同推动全市改革和建设事业快速发展。

带头搞好班子团结。市级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要带头执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自觉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认真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各班子之间要协调配合,“一把手”要充分发挥好表率作用,发扬民主,正确集中,妥善处理工作中的意见分歧和矛盾,有效调动好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激发活力;领导班子成员要以大局为重,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主动支持主要领导工作。在领导班子内部要营造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形式,形成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氛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经常沟通思想,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求同存异,和睦共事。继续落实好谈话交心制度,坦诚交流,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工作局面。

五、贯彻落实《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提高选人用人水平

市级领导班子主要领导要带头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把握其精神实质。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资格条件、标准、程序、步骤和纪律办事,突出抓好选用干部推荐、考察评价、综合结果运用等关键环节。要切实发挥好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坚持“德、能、勤、绩、廉”并重,以德为先、以能为基,切实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要依据,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积极推进科学规范与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权试点工作进程,切实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工作力度。坚持规范、激励、约束并举,既要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工作程序,又要通过科学完备的激励机制激发、调动和保护好干部工作积极性,还要通过推行领导干部初始提名、推荐责任制度进一步规范市级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障碍,以工作政绩、群众公认作为评价和选用干部的客观标准,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切实落实好广大干部群众在选人用人过程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加大力度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年轻干部的成长,认真做好非党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切实重视和加强人才工作,发挥党管人才的优势,强化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群贤毕集的良好局面。

六、践行为民宗旨,强化群众观念,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

市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领导和构建和谐**进程中要时刻牢记党的为民宗旨,在分管工作范围内认真查找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找准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并逐一加以解决。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重点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从把握工作大局、突出工作重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看作风;二是要从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处理重大问题过程中能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冷静客观地出主意、想办法上看作风;三是要从解决一些难缠事情、棘手问题的方式方法、达到的效果和对待群众的态度、感情上看作风;四要从目前正在实施的具体工作,能否超额完成各项任务上看作风。要通过强化市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全市各级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继续坚持和完善市级领导干部联系点、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制度;重视和加强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大工作格局。全面推行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认真落实重大矛盾纠纷包案负责、限期督办、责任追究制度。市级领导每年要利用不少于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大、工作难开展的地方,千方百计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妥善安置好城乡贫困居民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高度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塑造良好的亲民形象。

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作风。实行重大建设项目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明确领导和部门责任,一抓到底。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要针对工作拖沓、态度生硬、业务生疏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锻造一支高效、进取、清廉的机关干部队伍。加强对重大事项的监督工作,完善工作调度落实机制,确保各阶段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大力精简各类会议和文件,把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集中放在谋大事、办实事上,真正沉下心来、浮下身子抓好落实。定期组织开展营造发展软环境民主测评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不高的部门予以组织处理。

七、践行“八荣八耻”,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地践行“八荣八耻”。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持律己之心、常怀为民之情。要经常性的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每位市级领导带头认真执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自我约束,提升自律意识,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积极支持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注重纠正分管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抓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接受干部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实现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确保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抓出成效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市级各领导班子要切实担负起对本部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领导责任,按照《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规定和落实措施。主要领导同志要对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要对分管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负直接责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纪检、组织、宣传部门对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民主生活会、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内容分工负责,切实履行职责,增强工作合力。

思想政治建设篇5

一、当前地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

从安顺市来看,换届后,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理论武装和民主集中制建设为重点,以干部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及时把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转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上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精神进一步振奋。首先,坚持扩大换届工作中的民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配备顺利实现了组织与群众意志的统一,大批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进入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对个别能力弱、群众公认度低的干部坚决进行了调整,干部服气、群众满意。其次,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干部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多渠道、多形式妥善安排好因职数和年龄因素不再提名、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同时严肃换届工作纪律,做到了“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第三,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充分考虑了领导干部的能力、气质、性格特征等,进一步实现了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为干部施展才能提供了良好平台,激发了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确立。换届考察注重实绩分析,确立正确考核导向。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注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注重质量和速度、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的辩证统一,大量引入民生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改变了过去“唯gdp论英雄”的考核导向,这一办法还适用到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届中考核、年度考核中,促使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换届考察中扩大了参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的范围,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增加了民意调查环节,扩大群众的“四权”,促使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民主集中制意识进一步增强。换届后,党委内部权力架构由换届前的“书记—副书记—常委”三级架构向“书记—副书记或常委”两级架构运作机制转变,克服了过去有的地方书记办公会成为事实上的决策层问题,常委会决策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强化,集体领导下的常委分工负责制为贯彻民主集中制提供了有效工作平台;通过探索实行常委专题会等方式,开展会前酝酿沟通,使常委既能在会前表达个人意愿,又自觉服从集体领导,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科学性。

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首先,换届后,常委直接对书记和常委会负责,党政班子成员分工统筹考虑,常委之间、党政之间分工不重复、权限不交叉,实现了权责对等,克服了过去常委和政府班子成员履行工作职责时存在的依赖思想、畏难心态、盲从思想,同时,常委作为议题发起主体与决策执行主体的一致性,增强了常委把握对负责或分管工作的主动权,两级架构的领导体制,对那些能力强、实绩突出的干部,更能发挥作用,普遍感到信心更大、热情更高、干劲更足。其次,常委专题会扩大到人大、政协党员主要领导,从过去书记办公会上的“列席”变为专题会上的“参加”,从过去对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不便发言”变为共同参与酝酿、讨论,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再次,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组成数量增加,组成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体制下,全委会在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决策和重要干部任免中的作用发挥更充分,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地方领导干部思想上出现的新问题

一定程度上的分工不明确、思想迷茫。首先,换届后,专职副书记职责分工无明确定位,各地规定不一,有的地方专职副书记无实质性分工,出现了所谓的“实职虚设”、“专职不专”等现象,有的副书记感到角色尴尬、工作迷茫,产生了失落感。其次,党委“减副”、班子“减员”后,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常委感到向上流动的渠道堵塞,对前途产生了忧虑。第三,换届后,由于受领导职数的限制,一些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没能得到提拔,有的还改任非领导职务,从而产生思想情绪。

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心理恐慌。首先,换届后,书记的协调和管理幅度增大,没有了副书记和书记办公会这个减压层,对书记的统筹、驾驭和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疲于应付。加之决策时的“一人一票、同票同权”,如缺乏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履行职责时会产生思想包袱,工作的压力增大。其次,换届后,党委内部管理向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过渡,一些领导干部还不适应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观念一时难以转变,产生心理压力。第三,换届后,党委和纪委委员组成扩大,全委会对重大问题作出决定的事项范围在拓宽,对常委会、全委会如何驾驭全局、对重大事项的研究和决策提出了新的考验。

一定程度上的大局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欠缺。首先,在常委分工负责的体制下,书记权力增大,又缺少副书记层次的监督,处理不好,容易出现“一言堂”,引发新的家长制作风。常委分工负责工作相对独立,客观上可能使班子成员间相互监督与制约减弱,处理不好,就可能出现各行其是,产生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思想。其次,在一些需要几个常委共同配合完成的工作上,副书记不好协调,处理不好,会出现多人负责又都不负责,相互依赖、相互推诿的现象。第三,在分工负责制下,哪些事情需要提交常委会集体讨论,哪些事情不需要提交常委会讨论,如果规定不是很明确具体,就会造成常委超越权限“乱拍板”、或者敷衍塞责,把责任全部推给书记,把矛盾交给常委会的不负责任行为。

一定程度上的忽视锻炼、放松修养。换届后,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客观地看,这些新进班子的同志是比较过硬的,但也有一些同志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根基不够扎实,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艰苦环境锻炼等问题。如果不重视学习锻炼,就会作风飘浮,不能面对群众,不敢正视矛盾。还有一些干部在学习上偏重眼前的需要,忽视长远的修养,忽视理论基础,产生功利化和实用主义思想。同时,随着书记和常委权力的强化,如果对他们缺乏有效的监督,有的会放松对自身廉洁自律的要求。

三、加强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建设的重点,提高换届后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针对性。一要强化党性教育,不断提高讲政治的坚定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深入开展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经常性工作,特别要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把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二要强化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换届后,上级组织要求高、群众期望高,改革发展的任务重,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旺盛的创业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事、创业、为民、尽责。三要强化群众观念,不断提高勤政为民的自觉性。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牢记根本宗旨,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第一责任,以群众的情绪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富民安民为己任,把领导权力作为服务手段,心无旁骛地把全部心智倾注于本职工作。四要强化集体意识,不断提高团结协作的主动性。树立全局意识、民主意识和协作意识,正确处理正职与副职的关系、党与政之间的关系、副职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建设篇6

【关键词】学习型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现实意义历史意义

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是建学习型政党的根本保证

思想政治建设是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和前提。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指无产阶级政党为了思想和政治的领导,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所进行的建设活动。对于现时代的中国来说,也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回顾我们党近90年的光辉历程,无论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这已经成为党建的一条基本经验。在9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学习型政党,构建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意义更加重大,影响更加深远。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始终,渗透在其他建设之中,成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这种基础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建设决定着党建的内容和方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其他各项建设都要遵循这个指导思想,根据指导思想来确定自身建设的内容、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及其达到的目标。如果违反了甚至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必然走上错误的方向。二是思想政治建设决定着党建的质量和效果。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就为党的其他各项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从根本上解决党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理论武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我们党的基本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要求全党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思想政治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当前,世界在深刻变化,国际形势在不断发展,社会实践在不断深入,我们国家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阶段、矛盾的凸显阶段,我们党面临的考验是复杂的、严峻的,面对的任务是艰巨的、复杂的、繁重的。要担当起新的历史任务,就必须把党建设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国内外各种风险和各种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必须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思想上筑牢防止“西化”、“分化”的钢铁长城,自觉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这是新形势下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能否保证党对高校的领导,保证其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数以亿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懈奋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有赖于党组织的坚强有力。面临新形势,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也必须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为前提,以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证。

如何完成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根本任务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①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肩负的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就是通过党的思想教育,通过组织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修养,使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对社会、人生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各种风险、各种利益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把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有赖于政治上的坚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只有思想理论上先进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在高校,所有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增强政治意识,维护大局,在政治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以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为基础和前提的。正如刘少奇同志告诫我们的那样:“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被人家天花乱坠的话所迷惑。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志一遇大事就不知所措,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无一不是缺乏理论思维能力的表现。”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武装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建设,是思想理论的建设,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学习中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当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

搭建学习实践平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第一,充分发挥高校党校作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肩负着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点战略思想重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有效载体,更是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高校党校有着更为特殊的地位和使命,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建学习型党组织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建设篇7

(一)学科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而事实上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还是属于一个新兴学科,学科建设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郁,相对于其他成熟学科来说还存在着学科自信意识不强、学科认同度不够高、学科建设可借鉴经验相对缺乏等问题。同时还存在着部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导师不关心学科建设,所指导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与思想政治教育无关,而是偏离到别的学科方向上去;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只是从事公共课教学,不愿意在学科建设上面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缺乏学科建设意识。因此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这是提升自身学术科研能力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以及辅导员在不断强化学科意识的同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强化学科意识中通过整合力量,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辐射作用,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二)学科边界有待进一步明晰

学科建设必须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学科边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科研究的特殊领域。在学科建设过程当中只有明晰学科的边界,才能赢得学科发展的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系统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与其他5个二级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与其他5个二级学科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然而在学科的具体建设过程当中,还客观地存在着学科内涵有待增强,学科边界有待明晰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部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点和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设置还呈现出随意和混乱无序,学术研究方向散乱和宽泛,学术的研究成果中存在着轻调研、凭直觉和印象较多,轻原创,简单移植和照搬照抄较多的现象。因此,要进一步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地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队伍的科学化建设和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三)学科领军人物相对匮乏

学科的领军人物在学科的建设发展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但具备学科建设发展的丰富经验,同时能够较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也有着清晰的认识。然而,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民族地区高校普遍存在办学经费紧张、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实力相对较弱等瓶颈问题,这形成了在学科引进人才的时候往往存在“一将难求”的困局,尤其是存在着缺领军人才,缺优秀中青年学者的现象,这在一定层面上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学科建设研究上,许多学者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大多还处于自发的、分散的状态,个体的学术研究活动多、基础课题研究多,但是关于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理论研究、有组织的重大基础理论攻关少,没有形成集中的团队研究力量,难以形成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以至于当前民族地区高校还没有形成一支具有代表性的学贯中西、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高层次领军队伍,缺乏引领示范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四)学科全面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学科全面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关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驱动力,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创新是一种全面科学的创新,发展中要既要注重物质层面的创新,也要注重思维层面创新,还要加强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引领和辐射学科的全面科学发展。然而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学科的全面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学科的原创性成果不多,重复的研究成果较多,理论的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可以交锋的理论流派;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缺乏调查研究,以至于实证研究不足,能够运用实证研究来证明自己观点的独创理论研究的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学科的一些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社会的需求度还不够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全面创新能力的提升。以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情况为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哲学、语言学、文学等学科的获奖成果数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能力。

二、推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策略思考

(一)强化一种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元指导是我们立党立国、治党治国的根本。同志指出: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是中央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任务繁重。推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以一种更加自觉的导向和态度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民族地区高校要进一步树立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意识,从学科设置的角度和时间、空间统一的角度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意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意识,从理论特征、社会理想、政治立场、理论品格4个方面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同时,要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归属认同意识和历史意识,摆脱“泛马克思主义”的观念,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二)处理好两种关系:与其他二级学科建设的关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了6个二级学科,加强思想政教育学科建设就必须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定位,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与其他5个二级学科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应进行这样的科学定位:它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又是领头的学科,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生命工程学科。这一深刻而准确的定位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战略定位,我们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定位下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定位。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既需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5个二级学科建设的不同重点,还需要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同时还要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架构下进行规划,使之与其他5个二级学科之间形成相互依托与支撑,从而促进6个二级学科协调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需要处理好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说是“提高与普及”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主动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同时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验、感悟上升到理论高度,自觉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不断增强自身的学科归属感。

(三)协同三支队伍: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高校辅导员队伍

同志在2005年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了造就3个层次人才的任务,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学科的领军人物、较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根据同志的讲话精神,李长春同志提出了要依托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学贯中西、功底深厚、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着眼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长远发展需要,努力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培养一批学术功底扎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有创造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将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高校辅导员队伍3支队伍协同发展。要进一步健全研究生导师评聘遴选制度、激励制度和培训制度,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优秀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提升导师科研创新素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导师队伍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创新;不断强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主动参与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任职资格、道德规范、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专业化水平,并逐步遴选到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来;同时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制定科学的辅导员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不断拓宽培训渠道,提升自身知识结构和学历,鼓励辅导员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和处理现实问题,在工作实践中,要求辅导员要积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探索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将实践研究升华为理论研究,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储备。

(四)实现四个突破:学科内涵提升有新突破、成果转化上有新突破、网络思政教育有新突破、学科的国际化视野有新突破

思想政治建设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建设;机关党建;生命线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机关党建工作全过程和各领域的一条生命线。新时期新阶段,必须不断加强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坚强堡垒作用,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过程及科学内涵

(一)起源于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实践,并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动员和宣传教育,以唤醒人们的阶级意识和思想政治觉悟。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同盟时,就要求入党的成员必须“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而革命发展最快的地方“当然是一部分无产阶级已经组织起来并且受过理论教育的地方”[1]。1919年,列宁在俄共(布)上明确提出“政治工作”的概念,指出中央政治局的主要任务就是做“政治工作”,并强调无产阶级“一分钟也不要忘记政治斗争,不忘记用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教育整个工人阶级”[2]后来,他又根据群众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治灌输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既不是也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3]。斯大林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了列宁的灌输理论,明确提出“政治思想工作”的科学概念和主要任务,同时还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论述了政治工作必须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上,同志就指出要肃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全军,确保中国革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他还强调必须把“政治工作”作为红军建设的生命线,创造性地“规定支部建在连上”[4],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持了我军的人民军队性质。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证,并且要警惕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坚决同西方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作斗争。1994年,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它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5]随后进一步提出,“我们党历来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6]至此,“思想政治建设”的提法就正式确定下来。新时期新阶段,同志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7]”,要求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党的十以来,同志始终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强调,“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努力建设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8],为新时期加强各级机关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与时代要求

回顾思想政治建设的理论起源与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明确提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概念,但与之相关的表述却很多,如“宣传鼓动”“政治教育”“理论教育”等,这些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指向广大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具有明显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教化功能。准确理解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好以下维度:一是从主体客体看,虽然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但主体都是无产阶级政党,客体主要针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行为,是思想建设的范畴。二是从手段方法看,都是在全党全社会范围内通过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教育,达到政治动员的目的,是实践观。三是从主要内容看,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主要是动员其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政党或军队内部而言,主要在于肃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或理论的影响,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因此,思想政治建设是主观与客观、手段与目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建工作领域的成功运用和具体体现。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讲,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的有机统一,强调通过思想改造达成政治动员的目的,在党的建设工作各领域起统领作用。在我国现实语境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方面,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凝神聚力,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另一方面,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锻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二、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贯穿机关党建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建设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历史经验总结,是贯穿机关党建工作全过程和各领域的一条生命线,在机关党建各领域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性作用。

(一)思想政治建设是机关党建工作的“传家宝”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最鲜明特征。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初期,马克思就强调过思想建党的重要性,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9]”中国共产党把思想建党理论成功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并在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斗争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思想建党的政治优势,如1951年在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三反”运动,清理了干部队伍中的贪污、浪费和等蜕化变质分子,教育和挽救了一大批党的干部,提高了全党的思想政治觉悟;又如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除了思想和政治障碍。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必须用好这个“传家宝”,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机关党建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凝神聚力,形成合力,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党的历史经验总结指导新的实践、推动新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建设贯穿机关党建工作全过程各领域

明确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⑽”。党的建设涵盖党组织和党员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反腐倡廉等多个领域,其中,思想政治建设是基础,是管总的、打头的,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因此,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教训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到“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0]”的高度。同志进一步指出,这个“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11]”,并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实践不断引向深入。党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是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保证各项政策在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关键环节,是党的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机关党建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以此带动其他方面工作,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切实发挥机关党建工作在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思想政治建设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思想政治建设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然要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工作新理念。《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也明确规定,党的思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当前,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西方各种不良思想思潮侵蚀党的肌体,物质与精神价值观念,机关党员干部不可避免地面临多方面压力和困扰,同时排压解压的渠道不畅,容易导致人情绪消沉、思想混乱、心理负担沉重等问题,影响党内团结和机关工作开展。机关党建工作看似纷繁复杂,但只要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牛鼻子”,就能准确把握机关干部的思想脉搏,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疏导,及时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和现实困难,进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机关工作环境,各种长期制约党建工作的“疑难杂症”自然迎刃而解。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机关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新局面

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必须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建设的生命线地位和基础性作用,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历史性任务,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把握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创新与完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为机关党建工作不断注入新活力。

(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激浊才能扬清,抑恶才能扬善”。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位置,在全党范围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党在思想、政治、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12]。必须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突出问题导向,抓住思想政治这个“总开关”,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萎靡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等突出问题,夯实理想信念根基,补足精神之“钙”,坚守共产党员精神家园,永葆党员为民务实清廉本色。

(二)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实现党务业务更好融合

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13]。各级党组织要积极谋划、主动研究,找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契合点,使党务工作由虚变实,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一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党组织书记和纪检书记要敢于担当,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细化总体目标,优化组织结构,通过党政联席会、民主生活会、干部廉政讲堂等平台把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渗透到每项具体业务工作中,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二是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督促和监督检查学习情况,加强对活动的具体指导,清楚掌握党员思想动态,要注意把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三是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生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宗旨意识,持久深入改进作风,在党言党,对党忠诚,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定位,对各级机关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必须敢于打破旧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搭建思想交流的载体平台,更加体现人文关怀,为机关党建工作不断增添动力和活力。一是善于挖掘先进的身边人和身边事,树起看得见的榜样,让基层优秀党员焕发时代魅力,拉近榜样与普通党员和群众间的距离,更好起到教育和感召的目的。二是搭建各种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新媒体新平台,通过论坛、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通讯手段和传播途径,及时了解掌握各方诉求和思想动态,并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互动性。三是关注干部心理健康,通过谈心等活动及时排解心理压力、了解干部实际困难,并注意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方法,对在职干部以解决工作晋升和生活实际困难为主,对离退休干部以关注身体健康和爱好培养为主,对青年同志以提供业务指导和锻炼机会为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点带面,不断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四是积极开展党的理论知识竞赛和大家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增进干部之间沟通交流,激发干部工作热情。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夯实制度基础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14]也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15]。必须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通过构建系统完备、衔接有效的体制机制,将“硬约束”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充分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一是完善机关党委领导体制,强化对基层党组织和人民团体领导,以党建带党群共建,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团体的服务纽带作用。二是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落实好“三重一大”制度,加大党务政务公开,切实保障普通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权利。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科学制订责任考核与评价体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进行民主评议、不定期检查和专项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坚决查处、公正处理。四是“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6]”,坚持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选拔既懂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具备业务知识背景的人员,培养和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纪律性强的党务干部队伍。

作者:张忠华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48.

[2]列宁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11-112.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3.

[4]蒋乾麟.军队政治工作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4.

[5][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24,1188.

[7].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8].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努力建设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n].人民日报,2016-04-26.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6.

[10]中国共产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1.

[1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

[12]徐光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j].求是,2016,(13).

[13].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机关党的建设[n].人民日报,2009-05-09.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思想政治建设篇9

关键词:政工;企业;思想政治

引言

当前,经济社会已进入新常态,职工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内外环境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协调人际关系、保持企业队伍稳定、促进企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形成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要不断将新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现状

随着社会改革和企业转型的逐步深化,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深入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工作氛围的好坏,关系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近年来,为适应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逐步开始对企业思想政治管理进行调整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企业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现状为:首先,部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导致政工工作的支持度和关注度出现下滑的趋势,企业员工之间互不理解,企业内部工作难以开展。其次,企业虽然定期对员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但部分员工仍不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再有,由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很难引起企业员工的学习兴趣,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开展。最后,我国政工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甚至有些政工干部连自身的工作性质及职责都不清楚,更不用谈如何在企业内部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政工队伍水平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当前政工工作中较为严重的问题。

二、政工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的重要作用

政工部门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和宣传者,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政工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堡垒的缔造者。政工部门主要负责传达和实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内部上下起着桥梁的作用,通过将企业领导传达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再传达给企业职工。(2)政工在企业思想政治推动中扮演着助推者的角色。为引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政工职能部门需要依靠党的领导以及企业组织部门的核心作用,通过多种多样的政工工作方式,营造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学习的氛围,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企业政工部门成为了助推力,推动思想政治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并监督反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三、如何发挥政工在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1.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企业员工是政治思想工作的对象,政治思想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相信员工,体谅员工,时刻以员工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工部门要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制定相关规定,促进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思想交流,使领导能够时刻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能够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员工。政工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员工的利益,要以员工的利益为中心,关心员工的发展前途,为员工提供增强实力的机会。政工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通过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思想交流,进一步拉近员工与企业领导的距离,更好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员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做好日常沟通工作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好日常谈心沟通工作,尤其是在员工容易产生心理波动的时候,要及时与员工进行谈心。谈心时要讲究谈心的方法,要诚心地与员工进行沟通,要交心地站在员工的角度替员工考虑,要细心地考虑到员工的难处,要知心地为员工解决问题,通过与员工的及时沟通,最快地掌握员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方法给予其帮助。日常谈心沟通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既能随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又能及时帮助员工解决困难,还能够使员工心情舒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日常的谈心机制要做到个别谈心和集体交流的结合,不仅要针对个别员工,还要偶尔开集体会议与全体员工进行谈心,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向,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创新思政工作模式

在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过程中,要摒弃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要改变传统发材料、一级一级宣贯、一锅煮、一勺烩、不分对象的工作方式,而要勇于开拓创新,要寓教于乐,善于把实际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轻松的气氛中达到宣传教育目的。例如,方圆集团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良好影响。举行“五一”方圆游活动,职工一同参观集团的新建筑、新景观、新设备,贴身感受方圆集团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新风貌、新步伐,增强集团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责任感、使命感;“七一”期间,举办庆祝建党纪念日文艺晚会,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咱们工人有力量》,歌颂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这些寓教于乐的思政教育方式,工作成果显著,不仅能够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而且还能够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4.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工作

在实际的政治思想工作过程中,政工干部必须把上级领导的管理思想融入到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中,要吃透上级下达的指示,也要摸清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要针对职工的思想实际,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及时区别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接受能力,不搞“一刀切”;要及时分析产生思想问题的不同原因,时刻掌握员工的内心想法,不搞“一概而论”。只有如此,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程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结语

政工在九游会国际的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不断探索新的推动模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容易被企业员工接受,从而提高企业的文化内涵,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贾丽萍.企业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体现[j].沧桑,2010(12).

[2]荣萌.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5(11).

思想政治建设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科定位;性质;发展

全国高校自从1984年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至今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得以丰富和完善,增设了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从长远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仍然是一个漫长的道路,面临着学科发展、丰富学科内涵、加强学科特色、提高历史任务的学科水平等任务。[1]本文认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应进一步界定合理的学科定位,认清学科从属关系,拓展学科研究领域和功能,与时代特色相结合,认清学科性质,加强学科理论建设,促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态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科的内容,促进学术水平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实践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前提下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涉及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等问题,决定了学科建设的生产方向和重点。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是学科定位的两大问题。作为一个理论问题,学科定位明确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目录从属关系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作为一个实际问题,定位学科是一门具有实际意义的学科,涉及社会基本的问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社会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理论与实践是学科定位的两个基本因素,理清理论与实践意义对认清学科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它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级学科的基础上,该学科定位的理论因素,应该说已基本阐明,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从属关系问题也达成广泛共识,但性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边界,特点,功能,任务,责任等认识还有待探讨。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识到什么程度。”[2]以同样的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逻辑理论,并由此建立了定位理论的全面认识,不仅依赖于深入的理论思考,更要依靠社会实践充分发展的条件。只有根据社会实践的条件下生长,深入把握实践逻辑的主体,确定学科的实践取向,定位在理论逻辑的主体,基于坚实的实践定位理论的理解,有丰富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合理性的判断定位。因此,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学科定位,应着眼于我国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从十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部署以来,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实际数据: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在全球信息化的形式下,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信息技术的大潮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显得尤为关键。在科学技术的变革带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该学科怎样去更好地利用各种新的技术平台,把握各种新的载体,增设新的教育媒体,利用各种传播教育的方式,增加受教育的人数,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引导力和控制力,有效地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技术思想的渗透压,由于混乱的信息传播价值选择的多样性,由于网络参与公共事件更快的社会压力的应激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的时代内涵

学科性质是一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本质所在,受到学科定位和对象的制约,贯穿于学科体系建设和学科发展当中。学科理论是学科体系整体性知识的学科,实践方向的调节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属性,而研究对象的特殊矛盾性则是对学科知识的属性和功能特性的研究,是该学科的关键所在。同志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5]但任何一种研究对象都不是静态的,而是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变化的研究对象,是不偏离学科的基本性质,而是它的具体、历史的再现,是历时性的表现形式。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多元多变多样性。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坚持以多元、多变、共赢为主导,把握方向为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是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力求突出主要内容结构等理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学科建设方面的观点和方法,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的支持。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着力点

推进学科发展是要认清学科的方向、把握学科性质的根本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目的所在。学科作为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矛盾,有利于继承和发展知识、技能、价值观的分类体系,有“知识形态、活动和组织形式”三种存在方式。三种方式互相依存,同时发展。学科的不断发展体现了学科的存在意义,它不是以一个特定的发展为存在方式,而是同步发展,同时进步,互相促进。因此,发展学科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其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活动形式的知识和组织形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整体发展,而不是局部向前突破性的改善要让思想政治学科可持续发展,深层次的创新,而不是表面和一个短期的繁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组织形式是指学习、传授和创造知识为基础和纽带所形成的学术整体。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形式,组织形式的发展为学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促进组织形式的发展要坚持三个核心理念。首先,观念建设的概念是对基础学科组织形式发展的认识。观念的薄弱或缺失,可以使学术界普遍缺乏必要的主体认同和自律,就会发生“犁耕他人之地”的现象。

作者:张雅 单位: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2)[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53.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