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管理范文10篇-9游会真人第一品牌

时间:2023-11-19 15:43:13

经济信息管理

经济信息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起将被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由此标志着我国与世界的接轨更加紧密,因此相对于国内人才的需求,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更多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高职院校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且还要清晰认识到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社会使用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着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如果学校不能够在此形势下很好地处理社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该专业毕业生将不能够高比例顺利就业或是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本专业在社会的影响力将会逐步下降。这就需要人们全方位对该专业进行探究。

一、国内外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我国图书情报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报队伍建设的质量越来越高,而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有关文献资料,我国目前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共计22万左右,其中7万人从事情报工作。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来,我国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从事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学历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员就非常少,而目前具有高等学历的人员非常多,基本上实现了专业以上学历的人员队伍结构。而且这些人员普遍都接受了专业的知识培训,因此从总体来看,我国情报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立足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科技情报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是表现出了很多的缺陷,以下数据就充分说明了该点问题:从事科技情报人员在科技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少,还不足1%,同时从事科技情报的人员在年龄上也存在断层的问题。在信息管理人才推动要求下,欧美等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人员教育体系,比如美国就建立了多层次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满足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考虑,有效地为社会提供了专业化的人才。另外其它院校也都设置了关于信息管理的专业,并且开展了信息管理系统课程。

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业问题分析

(一)就业概况及困难情况。通过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了解到,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是行政,约占13%;管理约占4%;销售约占2%,学生91人,目前就业的只有21人。就业的21人中,行政方向的有12人,管理方向有4人,销售方向有2人,其他的有3人。从2013届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了解到,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还是行政,约占26%;管理约占8%;销售约占4%,学生95人,目前就业的只有43人。就业的43人中,行政方向的有30人,管理方向有5人,销售方向有5人,其他的有3人。从这两届就业生人数上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二)就业困难的基本成因分析。

1.社会方面。大学生属于市场产品,大学生就业属于产品消费过程,因此在市场自由化的环境背景下,大学生能否就业的重要标准就是其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认可,评价大学生的就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是否存在需求的意愿,也就是用人单位是否有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二是大学生是否具有用人单位要求的素质,也就是大学生的个人能力要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基于经济学角度分析,只有满足以上两点之后,才能实现大学生与市场的双向择业,如果其中存在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大学生就业不成功。

2.学生方面。学生是社会就业因素的主导,通过对本院系学生的实际调查问卷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以后的就业岗位非常迷茫,尤其是在校期间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哪些知识。结合实际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会选择会计岗位,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目的就是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学生的专业定位不明确。

3.教学方面。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将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区分开来。同样的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掌握内容是不一的,不同学生对同一门课程的学习能力是不一的,教师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少之又少。

三、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分析

(一)教学模式分析。所学的主干课程有初级会计实务、经济学原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业务流程管理与重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素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产品营销与策划能力、财务核算与管理能力。

(二)必须掌握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

1.统计学是经济专业的基础科学知识。统计学说的通俗点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的方法。基于当前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经济管理专业岗位对相关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经济管理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进行绿色gdp核算等,以此适应互联网 战略。当然作为学生而言,需要不断地丰富与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掌握市场调查技术特别是抽样调查技术。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是要通过自身的技能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信息技术进行调查与分析,因此作为专业学生要掌握必要的抽样调查技术,能够根据抽样调查掌握全社会科技水平,总结出高质量的数据,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管理专业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概率论就是通过对数据的研究而发现其中规律的学科,因此作为专业的学生要重点学习该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数据推理与加工能力。

4.掌握统计分析应用软件。为了配合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信息专业学生还应熟练掌握spss、sas、mintab、statistica、tsp和马克威等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例如spss统计分析软件,此种软件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软件,尤其是该软件包括了很多方法,具备强大的全方位的统计分析功能,为各种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因此需要重点学习。

四、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结合普通高校办学特色,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的开设时间短,但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应该与教育部下达的专业总体目标一致,致力于培养技术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起点在高校,人才的使用在企业。目前本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扬海科技合作,以进行在校培训方式对大三学生进行培训,但力度需加大,应从大一开始让学生接触这种培养方式。

(三)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度。大多数学生对该专业的了解不够,可适当请些名师教授开设该专业的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该专业。

经济信息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工作过程;构建

针对经济发展和相关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而言,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具有自身明显的优越性。对于该专业而言,相关高职院校及教师需要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具体课程开发入手,将该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看做一个整体性较强的行为过程来加以分析,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中将具体的工作过程与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更为完善,可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具体工作过程,进而为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构建工作过程为基准的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人才发展纲要显示,到2020年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总数量需要达到3900万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对相关人才的具体需求。在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中,表现最为明显的问题就在于相关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自身需求存在明显的矛盾,与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存在严重脱节。想要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相关院校就需要在该专业的发展中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将专业改革重点转向质量提高方面。

2.专业发展的自身需要。从该专业的招生情况分析,目前招生人数出现明显递减,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停办这一专业,很多院校该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仅为10%左右。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在该专业定位方面存在问题,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较为混乱,未能体现该专业的“专才”性,在课程构建中也没有立足于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没有将该专业与产业进行对接。因此,从该专业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该专业课程体系也存在极强的必要性。

二、如何确保此类型高职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

1.工作岗位及相关任务分析。在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相关院校及教师需要将基于工作过程作为具体的切入点开展工作,并且将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相关职责、具体的工作流程等作为依据。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需要将自身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主体部分,并且充分把握不同课程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充分深入挖掘课程本身的辐射力,确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实现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设计工作的紧密结合。某市一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为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深入当地市政府、统计部门、相关专业的企业等,获得了几十份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设置的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为专题报告。相关教师根据企业内部的岗位胜任条件、具体的工作流程等确定了该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分别为经济信息的收集、信息的管理及信息技术等。该院校教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并深入剖析工作任务,明确了典型的工作任务中蕴含的“作业任务”,并且将内在的知识技能、素养等根据相关逻辑分析进行关联,形成了相关的工作任务分析成果。正是由于该院校相关教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与相关任务进行了科学分析,才为课程体系的后续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2.建立具体课程体系。对于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而言,院校应当选择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该类型课程体系的形式包含四个不同的模块,分别为素质模块、岗位模块、能力模块与订单模块。其中,素质模块对应的是基础平台与通识平台课程,岗位模块对应的是专业课程,能力模块则与拓展课程对应,与订单模块相对应的则是订单培养性质的企业实习。在该课程体系中,通识平台课程主要就是培养该专业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政治及道德素养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完善人格等,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专业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企业主要职业岗位的需求或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等开设的职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拓展课程主要就是结合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及具体的工作岗位、岗位的要求等,结合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及顶岗实习等,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充分适应该专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就业方向等。在该课程体系中,每一个课程组需要紧密合作,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并对课程组的课程学习进行深入拓展,确保学生在该课程体系下自身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该课程体系的优越性在于可以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不同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为科学的知识结构,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课程体系打破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固有的课程结构形式,实现了成果的有效共享。3.完善课程评价。对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而言,课程评价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学方面的评价及学生学习任务方面的评价,在该课程体系的评价工作中,需要教师、管理人员、企业等共同进行。在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学生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自身能力水平进行评价分析。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利用卷面考试等形式,还需要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相关能力、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情况等。这样一来,才能确保课程体系评价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利用课程体系评价带动学生的能力发展,确保课程体系构建的整体质量,进而培养一批符合该专业需求的高素质学生。

三、结语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经济信息管理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此背景下,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相关工作中去。因此,在高职院校内部,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就变得尤为重要。相关院校和教师需要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做到工学结合,将工作过程作为一条主线,将典型性较强的工作任务作为必要主体,并且将具体的学习课程作为实际载体,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基于工作过程的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较为牢固的学习技能和工作技巧,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基础,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学校至就业单位的合理过渡。

作者:王禹程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韦欣.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

[2]吴俊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涉外事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6).

[3]黎霞.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开发——以我院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经济信息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经济管理;有效利

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村问题经济发展问题,这已经引起了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只有农村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进而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的基础是农业的,农村经济直白而言是农民的利益,农村经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采用信息化的方法来管理农村经济,我们要积极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管理模式。

一、农村经济发展、管理的现状

由于农村经济信息管理应用程序还不够成熟,人们没有意识到经济信息管理的作用,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经济的管理水平的提高被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同时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1.推广不充分的信息网络技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管理和农村集体经济有很大的影响的是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但经济信息化管理方法是不同的,这是根据用户有不同的需求来进行的,我们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的水平,促进农村信息网络技术服务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的改进,一些地区运用了信息网络技术,然而,许多用户的缺乏很多的电脑知识,导致农村经济信息管理推广的程度不足,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地区,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去进行农村的经济管理,我们一半多采用人工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缺乏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进而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缺乏全面有效的管理,未能应用信息的经济管理手段,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更多的问题,农村的经济管理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最明显的表现在平时的运营管理的一些不足,需要经济会计检查管理,而这种方式往往效率低下,这些传统经济管理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尚未实现农村经济信息管理在一些地区,或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使用不够,做不到一个全面的信息管理,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向农村地区投入信息化手段,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的发展。2.较高的信息化手段。农村经济管理的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信息化经济管理要充分考虑成本问题,许多农村居民认为互联网、计算机的使用成本的范围比他们所能接受的要高,根据我对“中国农村经济的现状进行的分析,虽然说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之前,但是,网络上的设置和使用农民对此还不太熟悉,农村居民在其他方面更愿意使用它。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消费观念有很大的差异,农村居民不大愿意把钱花在网络和电话费用上,他们认为互联网和电话费用太高,因此,没有给予建立一个网络太多的关注,而且,在一些地区没有支付能力,使农村地区的居民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出现,我们要建设有一定的规模的网络系统,除此之外对于维护工作要认真进行,成立后的信息资源收集和软件开发的关注度要进行提高,否则将会有浪费的硬件设施、农业信息太单一,不及时,损失的价值信息”信息没有及时使用,失去了原来的价值的信息出现在不关注的情况越多,农村地区使用网络的动机会更不积极,导致信息减少,并且出现非常缓慢的农村信息化3.缺乏一些有关的技术专业人。缺乏专业信息管理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许多管理者只有较低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的相对缺乏信息化的管理,许多管理者只能进行一些非常简单的工作,一些信息以及基本信息的收集,不了解更复杂的统计工作和先进的信息导致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更无法完成复杂的任务,许多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很低,因此,在信息化知识的了解方面水平也比较低,没有的信息化的意识,新一代研究人员大都不愿做这个工作,反而选择出去打工,农村经济发展这一重大的责任仍然依赖于老员工,科学技术素质、人员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非常的低,信息技术的作用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应用效果无法达到。4.在农村地区使用信息化管理的费用比较高。不够信息化管理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成本,投资管理信息化意味着更多的投入,慢一些的收益,因此,许多农村地区不想尝试,经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不仅包括一些硬件设备,除此之外它还包括相关专业人事管理,还有一些支出和维护成本等问题,因为农村的高成本”信息管理和农村地区并不热衷于经济,即使对于大范围的宣传,如果信息管理的成本仍然很高,农村地区很难承担费用,所以没办法进行长期的经济信息管理。

二、改变农村经济现状的措施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信息管理应用程序成熟程度比较低,人们没有意识到经济信息管理的作用,由于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对一些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我们为了能够更加快速的提升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要从信息化手段开发入手,我们要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知识,改变他们的原有的观念,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进而能够使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突出经济信息管理在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重点应用,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建设性的提出了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使农村经济成为信息技术管理的作用的一些途径,能够让经济信息化管理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1.加强政府部门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农村经济并没有得到一个稳固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困难的局面,政府应加强监管的功能的使用,在推广的过程中,建立权威,让人们了解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的作用,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对于经济信息管理的,减少农村百姓自己经济信息管理费用,增加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的职能,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的经济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经济管理的有效性2.各部门之间要进行交流合作。我们要提高各种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并且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经济信息管理的效率,在农村经济信息管理中,部门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提高农村信息传输延迟的特点,这样才可以突出农村经济信息的作用,使农村的经济的得到一个飞快的发展。3.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如何拥有很好的经济信息质量管理人才这是我们如今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拥有人才我们才能发挥经济信息管理的使用,所以应加强经济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经济管理技能,进行定期培训管理人员,还要支持管理员到经济信息管理开发的一个更好的地方去进行学习,学习各地的应用经济信息管理手段和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向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农民对农民经济信息管理知识的培养工作,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信息处理方法,建立一个信息管理服务,为农民使用问题在经济信息管理方面提供一个9游会真人第一品牌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民正确使用的信息管理技术。4.农村经济管理示范基地的建立。由于居民在农村地区居住,他们对网络的理解是比较不充分的,因此,无法理解信息化的经济效益,不能看清信息化的好处,政府应该建立经济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为农民显示信息管理应用程序所促进的经济的发展,展示一些先进的经济管理手段,让农民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手段的经济效益,因此,农民会比较乐于接受信息管理,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朝向健康的、快速的方向进行发展。

三、结语

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管理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改善农村经济管理的经济效益,在农村地区应该分析目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民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从而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好铺垫,在本篇文章中我主要从加强政府部门职能、各部门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以及建立农村示范管理基地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综上所述,现代科技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向提高农村管理的效率就必须应用信息手段,增加农村信息化资金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飞.推进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纳税,2017(3).

经济信息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经济信息;经济管理;市场经济

1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1.1构建信息系统

现行的经济管理系统中,为了采集各行业的信息并分类加以分析,需要依靠信息化技术和智能检索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类,并储存在系统数据库中。再加上数字化以及可视化技术,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检阅和分析,为经济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信息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首先是核算系统。这一部分系统的工作是通过分析国民经济,对经济水平进行阶段性的核验,通过不同水平和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进行关联性的分析计算,再由最终的结果来推算经济发展的情况。经过核算系统的模拟核验以及演算工作,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的各项数据,对照历史参数来判断整体的经济发展趋势,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将各种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联系起来,全面性核查经济结构,确保宏观经济管理有准确的数据可以参照。[1]其次是预警系统。这种系统通过监测现行的经济体系,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加以管控,一般检测时都有区域级划分,从部级到各个省市地方单位等。预警系统的主要职责是判断经济运行是否负责标准,如果出现了浮动,造成经济发展往不可控的方向前行,和预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就可以及时作出警告,避免发生风险。而负责管理预警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这个时候共同协调经济工作,根据制定好的经济管理措施来执行9游会真人第一品牌的解决方案,确保管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不会出现巨大隐患。[2]

1.2提升资源整合力度

经济信息是因为经济活动产生的市场波动而出现的,包括各种数据的输出和输入,以及不同经济形式之间的转化。通过搜索经济信息,能够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因此经济信息的整合工作相当重要。在采集经济信息时,可以通过网络、文献和实际调查等多种途径来得到最终的信息数据。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收集到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并且要精准无误,不会影响后期的数据应用。在信息化时代,时效性是相当关键的信息标准,如果收集到的信息已经过期,将无法为经济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同时收集到的信息也应该考虑到地域性的特征,圈定在某个区域内进行数据的整合,来保证得到的数据信息和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实用性则是收集信息时要保证得到的经济信息有充分的使用价值,能够有效应用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而且在收集经济信息时,要以经济管理的目标为工作的标准,保证收集信息的工作依照经济市场的实际发展趋势来进行,这样一来收集到的信息就能具备相应的经济适用性。

1.3架构经济信息网络体系

为了给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必须要保证经济信息的范围。而想要保证收集信息的工作有充足的范围和实用性,就需要构建起经济信息网络体系。各个行业需要进行融合性的信息沟通,将各类数据信息化,确保经济发展的各种波动都能够上传到信息化平台中,得到实时传输和信息共享。通过这种方式来整合经济信息,能够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同时要鼓励发展信息化产业,将经济管理的职能拓宽,以信息服务为主体,将各种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经济信息加以收集和分类,然后集成起来进行资源分配,构建起网络节点状的信息系统,扩宽经济信息的范围。如今很多偏远地区都缺乏实时经济统计工作,导致宏观经济管理难以进行,因此要以离散型的模式发展信息化产业,确保各区域内都能够完整统计经济信息,打破各自之间的经济壁垒,将各类信息关联起来,让最终收集整合到的经济信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经济信息管理不当,威胁市场安全稳定

一个企业想要成长壮大,社会经济体系想要长久稳定,就必须根据现行的经济体制,分析市场前景和竞争对手,结合各种不同的经营数据来进行经济管理。经济信息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如果能得到共享的数据信息的话,相关部门就能把控住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数据信息由于太过繁杂,真实性和准确性往往难以辨别,如果只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难免会出现遗漏或者错误。现在各种信息交流软件的普及,除了让信息来源渠道增多之外,还加速了信息的传播,让信息的管控变得更加困难。而且这也造成了信息安全漏洞出现,很多机密信息轻而易举地就泄露出去,让很多企业因此遭受重创。[3]

2.2市场充斥虚假信息,容易混淆视听

如今市场上所拥有的信息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增多的不仅是可以有效利用的信息,同时还有许多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垃圾信息。人们在主动或被动接受信息之后,难以辨别出有价值的信息,经常被垃圾信息所蒙蔽,因此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市场上总有人有意散播虚假信息,来对竞争对手造成伤害或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一来就搅混了市场秩序,让竞争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面临的外部威胁本就很多,如果对虚假信息选择轻信,很可能会导致自身的发展战略出现偏差,最终面临经济受损甚至破产的风险。很多企业对自身收集信息的途径不加以管控,导致大量无用信息涌入自身数据库,掩盖了原本的有效信息的价值,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实体产业而言,如果错信了虚假信息,很可能导致自身的生产链条和消费者市场都受到冲击,因为不良信息的影响,生产出一大批没有销路的产品,营销渠道和市场空间全部受阻,最终失去核心竞争力。[4]而且一个企业的自身形象,很可能因为散布虚假信息,成为传播谣言的帮凶,因此受到一定的损害,从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2.3信息管理模式落后,难以适应飞速变化的信息形态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收集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而且传播的范围也已经超出了预期。之前的信息传递方式非常单调,除了线下的纸质文件之外,线上基本也就只有电子版存档和邮件;而现在五花八门的多媒体应用和信息共享平台,让经济信息有了全新的传播和储存载体。不过很多公司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对经济信息的发展趋势并不重视,导致自身的经济信息管理工作非常落后,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很多公司都没能设置信息岗位,也没有一套管理信息的机制和相应的风险预警体系。在进行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仍采用落后的方式加以分类归档,并没有上传到相应的系统和平台中,导致信息的储存和传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大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云空间将会得到更加广阔的应用,而企业也应当重视自身的经济管理,不断升级自身理念,并加强员工的个人素质,以此来完善自身的信息管理工作。在未来,信息的获取和传播途径将会越来越多,而且储存方式也会更加多种多样,并且趋向于互联网平台共享的形式。想要取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重视对经济信息的管理,这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3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途径

3.1强化法律法规,优化市场环境

我国各个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要重视经济信息的管理工作,如今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在规范信息管理的相关流程,想要强化管理的规范性,而作为一家企业,就应该配合现在的信息环境,共同致力于良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企业要优化自身的经济信息管理环境,并对获取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各个环节加以重视,整个过程要做到加密和实时监测,保护信息安全。而且企业要强化员工的信息保密工作,除了让他们重视到信息的获取和筛选工作之外,也应当防止黑客入侵和各种信息泄露的风险。从根本上而言,想要维护信息安全,规范化市场信息环境,还需要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出台更加严格的经济信息法律法规,保护信息安全,避免有人非法利用信息犯罪。现在国内的相关法律还未完善充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不足,而且企业也往往没有相应的规定来引导员工保护数据信息。虽然现在已经有《劳动法》和《隐私法》涉及了信息保护,但各项准则还需要更加细化,以适应现在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

3.2完善经济信息管理,严格把关信息源头和流向

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会为企业的工作提供有效帮助,涵盖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如果企业的相关业务信息和经营数据丢失,就会影响到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更有甚者,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的话还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企业必须完善自身经济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流程,并且内外联合管理,达到第三方监督体系,严防外部人员盗窃或内部人员泄露。而且一定要强化员工的经济信息管理意识,大部分经济信息的泄露都是员工在无意间通过聊天或使用互联网工作时泄露出去的,因此公司必须远程监控各类机密信息,保证不会从内部向外流通。[5]要定期督促员工检查自身工作,是否严格管理经济信息,在使用网络电子设备时,更应该时刻注意对信息的保护。而对外也要设置好相应的部门,一方面筛选真实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所用,另一方面避免信息被他人非法利用,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公司拥有相应的发言人及时针对一些对公司不利的虚假信息作出澄清,整治各类谣言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有关部门也要强化对整个市场经济的信息管理工作,严惩犯罪行为,打击不良信息的传播者,以此来维护经济市场秩序。

3.3大胆创新信息管理途径,尝试合作与共享

如今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给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为了面对更加严酷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当采取创新性的信息管理方式,不仅保护自身数据避免机密泄露,而且要加强信息的储存共享工作,转变原本的封闭性传统思想,改为更加适应现代化发展节奏的云信息管理体系。如今我国一直在提倡共享型经济的发展,各企业应当抓住这个机会,首先实现经济信息的合作共享,互通有无,利用双方之间存在的合作空间来实现经济信息效益的提升。我国社会的宏观经济管理也需要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来提供实时经济信息,并进行关联性的分析,以确保经济管理的全面性。之前全球30多家机构共同组成了“一带一路”经济信息共享网络,这就很好地反映了现代化的经济信息管理工作应当如何进行,在打破了地域阻碍的同时,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合作等,将信息价值最大化利用,实现各公司之间的共同发展。而且对经济信息的利用还可以开创出更多合作式的创新营销形式,将之前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国内很多企业都已经尝试共享自身的经济信息,并且分享各自的营销渠道和市场。比如各大品牌之间的联名产品、一些知名品牌的跨领域合作等,都是各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的成果。而最终的实践结果表明,这类信息共享能够有效促进各自的发展,达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经济信息的价值在于它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而做到共享合作,就是对经济管理的大胆创新,让企业自身信息能够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并探寻出一条双方共行的新出路。而且企业也可以在共享合作的过程中,给自己寻找到创新型发展的机会,而对经济信息的管理和应用一旦有所创新,就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信息共享和应用创新对我国的未来经济市场发展来说也相当重要,能为市场经济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4结论

信息技术的成熟让企业的经济信息管理有了相应的基础,而如何发挥经济信息的最大价值,就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最终经济管理效果。经济信息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企业必须持续进行经济信息的管理工作,革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加强对经济信息的重视程度,并最终将筛选得来的有效经济信息整合利用,应用在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制定和运营规划中。而且随着各类信息共享平台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让经济信息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而打造出和谐良好的经济市场环境,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致富.浅析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业经济,2019,4(8):97-98.

[2]孙焱廓.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8,16(2):62.

[3]刘铮.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j].经营管理,2019,9(24):53-54.

[4]张洪久.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9(6):41-42.

经济信息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农村经济中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而言,信息化手段能提供科学的方法,丰富管理人员的眼界,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农村经济管理更加公正透明,为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农建设奠定基础。

一、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所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从农民的角度上而言,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成本投入较好,而且由于服务站的覆盖区有效,其运用速度相对比较慢,加强农村地区多处于偏远落后地区,交通和经济都不发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从利益的角度考虑,往往会放弃对于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的建设或者投入的资金经费非常有效,这就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收到严重的限制。很难实现互联网与有线网络的有效连接,网络的覆盖范围极其有限,这就大大增加了信息化管理成本,导致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受到限制。

(二)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与城市地区相比,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人口格局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儿童,因而其信息化管理运用能力不足。同时,受到农村地区的影响,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专业人才,只具备简单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于统计性、分析性的信息处理,其能力略显不足。如此,即使具备足够的信息设备,也无法有效地实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

二、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首要问题便是配备现代化的农村经济管理网络基础设施,只有设施齐全,才能发挥网络信息管理的作用,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相统一。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的信息化,资金投入充足是重要前提,只有资金充足才能保证农村地区的宽带建设的质量。同时,相关单位应该从人力、财力及物力等方面给予宽带网络运营商支持。第二点,发挥农村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作用。由于农村地广人稀,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若是一味地注重有线网络建设,不仅增加了投入成本,还严重延迟农村经济管理建设的进程。

(二)加大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经费的投入。要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地进行,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大信息化管理经费的投入,加强农民对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认识,并为其设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使其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职能和效益的认识。但是。由于农村经济信息化经费投入过于单一且投入费用较高,很大程度上限制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引进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合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保证投入经费符合实际需求,从而逐步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匮乏是影响农村经济管理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因素,因为发展和竞争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为此,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注重培养经费的投入,保证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人才同时具备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技术,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此外,相关部门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人才引进,根据实际需求从多个方面引进人才,发挥优秀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并定期组织农民进行信息化管理培训,有效地提升农民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三、结束语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是基层工作的重点建设项目,对于构建现代化的农村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的缺失、信息管理基础设施不完备、信息管理成本较高等问题的存在,延迟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的意识,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注重新技术、新观念的学习,购置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经济信息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对症下药;应用

1.经济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经济信息资源的获取花费时间相对较短、投资相对较少。所以说,它成了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因素。1.1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一项重要方法就是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尽最大的可能去开发和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将获取的信息资源运用到政府的宏观调控考虑的因素范围中去,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2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信息也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它也是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它的合理运用能够促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用时也促使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有序顺利地进行。

2.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门性人才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的更新速度也是与日俱增,所以只是掌握旧有理论知识的工作人员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他们对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现状下的实况信息掌握不全面,认识不清楚,工作进展速度变慢。这就要求这一行业需要一些专门性的研究人才,能够敏感地感知到实时经济的变化趋势。2.2对信息的认识和应用不充分对于已经得到的经济信息,很多人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用做数据参考。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人们在信息的采集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不准确,过程不严谨就会导致信息的有效性有待考证,即使得到了正确合理地运用,结果也和预想的不一样。同时,当下宏观经济管理领域并没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关于如何分析及应用经济信息的实施方案,这就容易导致经济信息的不一致,使得它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运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

3.1规范进行信息的搜索与应用,当下社会飞速发展,通信手段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所以,为保障信息的全面性和快速性,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也必须要全面。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却没有有关经济信息收集及分类采用等方面的规定制度,这样就增加了需要辨别和保障信息资源的真实与准确的难度。因为信息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所以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的确定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对建立健全完整有效的经济信息收集制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经济信息的收集过程中,进行仔细的筛选分类,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失误,促使其顺利进行。

3.2合理建设经济信息管理网络,经济信息管理网络的构建需要注意经济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第一,需要具有及时性,因为只有及时的掌握了经济发展的状况才能保证高效地进行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第二,需要具有准确性,原因是经济信息收集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而为了加强管理,就必须要从尽可能增多有效信息的收集,减轻信息资源分类的负担;第三,需要具有计划性,只有保证了管理网络设计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促使整个管理网络更快更好形成。

3.3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之前的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经济信息的引导,会使管理遇到一些瓶颈,无法全面、细致地进行问题分析,导致形成的9游会真人第一品牌的解决方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经济信息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的状况体现,对宏观经济管理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这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加准确、实际的角度找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管理策略,为当下和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供9游会真人第一品牌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其导向作用,促使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促使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规范进行。

3.4完善人才吸纳机制,对于宏观经济管理人员的选拔要高度重视,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该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顺利与否。所以说用人选拔机制需要高度重视,要确保任用的人专业本领过硬,对经济变化和社会形势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在选拔之后,要进行专业化的岗位培训,使其自身专业素质得到巩固并更加适应岗位需求。

小结

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经济信息瞬息万变,所以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其运用,促使宏观经济管理的加强,助力经济调控更加的准确科学。但是,从现状来看,经济信息资源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发挥,在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方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没有得到展现。所以说,它还有很大潜力待挖掘,合理的应用一定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管理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琼.有效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2):9.

[2]李颜华.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8(19):183.

[3]王志刚.人工神经网络在宏观经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1):18.

[4]黎春,赵德武,马永强等.企业财务波动与经济景气水平[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8):42-52.

经济信息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实际上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它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依托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在企业实践中一个动态过程。其实所谓的信息化,也就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中普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所有的信息资源,以达到使社会各单位及人民大众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享用这些资源以及互相传所需要的信息。其本质就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与分析

a)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详见图1。b)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跨区域经营与国际商务。诸如公司网站、信息门户和邮箱等基本信息的应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利器,可以有效地支持跨区域业务。

2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a)信息九游会国际的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必然涉及到企业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行为变革等方面。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变革。在信息管理改革中通过改革目标为导向,以确保方向性,可监控性以及有领导的管理环境,使整个改革过程中的计划,形成有效的项目团队和项目管理流程;在新的领导方式管理企业变革的支持下,宣传和提高对信息的核心价值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员工,提高业务人员的新的工作环境的性能。b)信息九游会国际的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因此,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成为一个战略信息系统,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要求:1)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工具,在商业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2)可以与一个组织提高其经营绩效的综合?3)可以用来开发新产品或服务?4)它可以用来改善企业组织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吗?。c)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企业信息管理是指系统,为企业建立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访问计划,实施和运行的企业信息组织、过程控制、协调和指挥,使企业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上的投资回报最大化。企业信息化的运行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化过程的规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事实上,有:(1)计划,这主要是指企业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规划的过程中,企业信息化蓝图,找到的信息差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定的企业信息,然后确定主要内容、投资计划、实施步骤和实施目标考核指标等。(2)组织主要是指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它包括对首席信息官的功能的测定,一个信息组织成立后,一个信息项目团队的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以及技术和信息工作者的绩效评估。(3)控制主要是指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有效控制。(4)协调主要是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各种矛盾的调整。协调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信息经理之间的关系;协调业务部门与it部门改善关系,企业战略和信息战略协调;不同项目之间的资源配置协调、信息协调不同责任之间的矛盾。(5)通信是指通过发出命令、指示和其他形式对组织内的个人施加影响。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或领导者的决策成为全体员工的统一活动。d)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策略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总体规化-分步实施的策略2)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实现企业信息化3)要建立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4)要制订有关的标准和规范5)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应用基础

3结论

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其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洁 单位:包头铝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经济信息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区域经济;信息化;信息适配性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下,农村区域经济迅速兴起,并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资源共享和经济体的联动发展后,农村经济体内就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优化配置形式,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循环,形成农村经济所特有的发展格局[1]。在该种发展格局的影响下,逐渐带动农村中不同形式的经济体参与其中,在区域经济形式的控制下,逐渐发展成为互不可分的经济纽带。打破了农村经济环境中存在的空间壁垒,为农村经济格局打造了一种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家农村政策制度的引领下,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稳定发展。但当下农村经济依旧存在着增收困难的问题,受到外部气候条件的影响,影响了粮食的生产,导致很多的农户收入增长缓慢或是下降[2]。为此,在农村现代化背景下,研究区域经济信息化的管理策略,综合考虑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落实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措施。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国外研究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起步较早,在原有产业结构下,研究人员使用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了信息化管理措施与农村经济增长效率间的相互作用与关联度,并研究得到了多种推动因素[3]。国内研究信息化管理策略起步较晚,如今已研究得到多种产业结构与升级间的关系,在经济数据的支持下,构建了多种数据模型,检验信息化管理措施与农村现代经济间的关系。

二、探析发展现状及存在不足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从当下研究学者对农业经济信息化与区域经济管理策略来看,农村信息化充分调配了土地资源、资本走向以及生产劳动力间的关系,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协调了农业生产,整合了农产品销售与消费方式,平衡了生产效率和市场规模间存在的矛盾。在信息化的方式下,整合了农产品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各项信息,将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形成了一体化的形式[4]。改变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加快了农村区域性经济体的形成速度。根据区域性的农村土地环境,现代化的信息获取方式能够将农村区域性经济体与经济环境相融合,带动区域环境中其他经济体的快速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化农业知识资源信息网,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处于稳定状态,不断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统筹规划农业信息资源的配置,增强农业信息的配置效率[5]。基于各区域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总结取得的建设成就,分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大农业现代化的范畴。变换区域现代化视野,不断论证现代化农业建设对农业产品的促进作用,调动区域经济内的生产要素,完善农业供给机制。

(二)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需要健全的保障体系支撑,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信息化建设有着公益性色彩,信息服务主体的不同,其信息建设工作有着不同的复杂性,从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融合性作为基础,管理策略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充分调配了公共信息资源[6],对区域经济内的整体规划进行了宏观调控,发挥了建设工作的最大效益和产出,平衡了区域经济内各项经济体的发展。在农业区域经济范围内,以政府的经济信息作为支撑,确定经济管理策略的制定主体,完善细化管理策略的监督体系,保证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政府所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比较高,居民认可度普遍比较高。政府应优化组织领导体系,明确自己作为制定者、监督者的功能地位,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并以信息产品供给者和信息市场调节者的双重身份进入市场,既要保证信息的有效供给,还要积极参与到整个农业生产信息化服务的中间环节来[7]。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当地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制定出台多种经济政策,在宏观财政调控的支持下,不仅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发展资金,还带动了个体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丰富了区域经济管理策略可调控的资金。加强了区域经济环境内基础信息设施的建设,建立了多种信息传播平台,拓展农业个体与外部经济环境间的联系,准确提供区域经济环境所需的各种农业经济信息。

(三)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存在的不足

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性,所以在践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从整体来看,我国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到我国信息产业技术的影响,部分区域经济建设工作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时间的投入,以及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受到信息化管理策略实践性的影响,如今信息化管理环境存在很多的思维限制,缺少对信息化管理战略的制定,规划方向混乱。从管理层面上来看,在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下,过多注重策略的标准化,而忽略了管理策略的个性化发展,策略内的机制实用性较差[8]。管理工作缺少合理的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专业的经济信息化人才受到发展约束。在策略实践过程中,无法平衡区域内的发展不均,解决信息化管理策略产生的约束。从地域环境来看,不同区域的信息化管理策略的侧重方向不同,信息化策略落实情况参差不齐。核心管理技术的硬件结构存在空缺,多数的核心信息技术对外部的依靠程度较高,多数管理策略还不能适用于大规模的区域经济体。信息管理策略构建的市场环境稳定性较差,践行管理策略时的风险性较强。

三、构建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提升经济区域信息化程度

基于上述研究得到的现状及存在不足,在提升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时,利用区域产业内存在的资本集聚制度,丰富区域环境内信息化设施的形式,拓宽产业发展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适用性,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基础,增强区域经济与信息基础建设间的相互关系,加快管理策略形成的速度。将建设得到的信息化基础环境作为管理策略的发展动力,以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资本进驻[9]。加强经济信息网络硬件的设计,为经济信息管理策略提供流畅的交流环境,加强区域经济产业间的交流,完善各个产业结构。不同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对基础设施有着不同的特征,与传统式的管理方式相比,信息化管理策略能够调动区域内所有的生产材料,减少传统式管理方法产生的成本浪费,将呈散落分布的产业形式转换为集聚形式,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区域经济体,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发展[10]。以互联网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主体,注重完善区域信息化的体系改造,平衡区域经济环境带来的资本溢出。通盘考虑整合区域环境,并划分为不同的组成区域,制定基础设施之间的协调机制。平衡基础设施带来服务性,将该服务性与信息化管理策略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程度。

(二)构建互联网信息平台

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互联网信息平台已不再是单向的交流环境,所以在构建互联网信息平台时,以区域经济环境中的基础硬件环境作为基础,不断丰富支持管理功能的软件,平衡信息化管理的对象[11],激发不同管理对象的发展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内的产业升级。以机械性的平台建设工程作为基础,完善区域内电力网络,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推动经济环境内互联网平台技术的基础层建设。引入高技术水平的信息化人才,以政府构建的信息交流网络作为基础,在政府宏观调控与区域经济发展间构建一个良性的信息循环,实现平台信息功能间的互通[12]。以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作为信息主要内容,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转换信息为可利用的数据,在互联网信息平台内创建多种分工合作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内经济体向信息化方向的发展。在构建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中,采用互联网 的模式,宣传多种区域经济的商业模式,将经济信息化的方向由传统的借鉴式转向创造式[13]。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控制下,升级改造原有互联网信息平台中的产业分工,在互联网信息平台内设定不同的信息管理模式,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与管理机构间的联系,形成以区域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环境。细化各个研究部门间的分工,创新互联网信息平台中的功能结构向服务化方向发展。

(三)建设个性化的基础设施

从当下的区域设施环境上来看,不同区域经济体内的产业结构对基础设施有着不同的需求,基础设施的针对性越强。分析各个区域经济信息化表现出的显著性作为个性化建设指标。当该区域经济环境内的建设指标呈正向显著状态时,维持该环境内的基础设施。当该区域经济环境内的建设指标呈正向稳定状态时,则表明该区域内个性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般,需要加大对区域经济结构的研究,平衡各个基础设施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该区域环境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14]。当该区域内个性化基础假设水平呈负向状态时,表明此时区域内并未存在具有个性化的基础设施,应加快地区内信息基础设施的设置,侧重突出区域的经济特点,并逐步增加设施环境建设的扶持力度。提取区域经济中具有个性的一项资本组成,以基础信息设施环境作为个性化支撑,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基础设施环境[15]。以个性化的基础设施作为研究基础,研究稳定区域经济市场环境的具体措施。

(四)稳定区域经济的市场环境

在上述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在稳定区域经济环境时,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处理对象,综合考虑外部的经济开放环境,不断完善管理策略内的经济制度。采用创新的形式重新调配市场内存在的要素配置,控制市场内的竞争机制向公平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完善经济体所特有的专利技术,平衡各个经济体间的要素分配方式,增强同产业间的竞争效率,打造一个各产业间争相创新的发展环境[16]。针对区域经济中不同的商业模式配置不同的技术外溢机制,设定不同的市场秩序管理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遵循各个行业的发展规律,坚决打击各种恶性经营行为。以政府建立的制度作为管理准则,严格掌控各个经济体所使用的创新要素,保证区域市场内经济体的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对于市场行业的上下游产业,运用有效的市场秩序管理保证该产业实现有效供给[17]。保护技术型产业构建市场结构的过程,抑制恶性抢占市场的行为,创造一个较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综合区域内政府制定的各项制度,在各项制度内针对不同的市场建设行为,创建市场经济激励与补偿措施。以市场内形成的产业结构作为市场服务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断细化保障市场环境的措施,充分发挥经济市场环境中各个企业的主体作用,稳定市场环境向稳定的方向发展。

(五)完善市场制度设计

在完善市场制度设计时,以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作为基础,强化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法律监管和管理的地位,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下,创新现有区域经济环境中的管理体系,坚决维护正当的竞争行为。完善市场环境组成部分中的制度框架,消除创新方法与信息化管理策略间的“排斥性”,尽可能地消除市场制度践行时产生的潜在不良因素,帮助区域经济向稳定状态发展[18]。客观评价市场内存在的各项信息化管理的创新要素,积极调动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参与到区域市场产业发展工作中,以政府行为作为市场制度的落实支撑,调配社会组织的行动能力,帮助管理策略的落实。在市场制度内设定一个产权保护机制,树立市场环境中产权的保护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调动各个产业经济体的创新的积极性[19]。衡量区域经济环境内各项创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后,针对不同的创新等级,完善信息化管理措施的支持制度和资金标准,为区域市场经济提供一个完善的市场发展制度构建环境。信息化管理策略不同的分工行为能够决定市场环境的专业性,所以在完善市场制度设计时,政府职能部门应将增强区域性知识作为发展的主导地位,在市场环境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控制信息化管理策略实施时产生的内生成本,强化市场区域内各个产业的分工,逐步构建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机制,保证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的有效性[20]。综合上述处理过程,最终完成对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的研究。

四、结束语

经济信息管理范文篇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信息产业已成为整体经济的重要产业。为了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中央提出了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思路。

为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有关精神,中国气象局于**年初提出:要在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基础上,开拓为“三农“服务的新领域,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优势,积极开展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信息服务。

在中国气象局的统一组织和积极推动下,安徽、浙江、贵州、四川等二十多个省市,依靠当地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以政府主办、气象部门承办、涉农部门协办的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将农村经济信息(农时、农情、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天气实况、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需、价格等信息市场)直接服务到农村千家万户,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对全国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系统的技术指导和网络管理协调,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2001年中国气象局开通了“中国兴农网”,成为全国气象部门农经网链结和信息交换共享的平台,为进一步扩大农经网建设规模和社会影响创造了条件。

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市的气象部门,以政府主办、气象部门承办、涉农部门协办的组织形式,建立了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其中安徽、浙江、贵州、四川等省农经网覆盖率达到100%,在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气象部门建设农经网的优势

全国各地的农经网建设,能够在短时期内迅速发展,并且形成规模,主要得益于当地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充分显示了气象部门在组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方面所具有的人材、技术和网络管理优势。

(一)气象部门具有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优势

气象业务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业务现代化建设,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和布局合理的台站站网,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信息采集、处理、加工分析和传输的信息流程和管理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批信息网络方面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我区气象部门建立的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卫星通信网和地面通信网(x.25,sdh/2m宽带网)技术先进,信息传输及时可靠,在确保气象信息及时准确传输的同时,尚有较大的传输余量。

各级信息网络中心业务系统平台全天候运行,具有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三大完整业务环节;计算机网络直接连结全区各盟(市)、旗(县)乃至全国各地;具有信息产品自动化的双向传输和数据无线广播兼容的技术优势。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开发了网络终端接收和软件处理程序,具有前后台处理、自动纠错和加密功能,数据库存贮和检索功能,各种形式的显示功能等;可处理包括文字、图像等各种类型的信息。气象信息具有多种方式,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语音自动答询系统、农村无线警报网、internet等。

综合利用气象卫星通信网、地面通信网、计算机网络和多种方式的信息手段,能够确保全区农牧经济信息网在信息的采集、集中处理、信息传播整个业务流程中的畅通。

依托气象系统建设农经网,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气象部门在人材、技术和网络管理优势,保证网络系统业务化运行,提高服务效益。

(二)气象部门具有农(牧)业气象服务的业务基础。

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始终把为农业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宗旨,坚持不懈的开展农(牧)业气象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不断组织农(牧)业气象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基层逐级服务的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为党政部门和农(牧)业生产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农牧业灾情监测、农牧业气象情报预报、农牧业气候区划等科技服务信息,并且在长期服务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服务经验。因此,气象部门开展农经网建设,既是农(牧)业气象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也是农(牧)业气象服务的延伸和发展。

(三)、气象部门开展农经网建设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

气象部门是垂直条管部门,具有比较完善的组织结构体系和管理体系,便于统一组织大规模的系统建设。在全国农经网建设中,中国局采取“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数据库开发”建设方针,避免了重复开发,实现了上下联动和信息资源共享,在全国形成了以中国兴农网为信息交换枢纽和九游会国际的技术支持平台的覆盖全国的庞大农经信息网络。这个具有统一技术标准的全国大网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我区在组织农经网建设中,既可以依托中国兴农网的九游会国际的技术支持,提高系统开发和建设效益;同时也可以依托全国大网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扩大信息收集渠道和信息范围,从而提高我区农经网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自治区农经网建设进展情况

(一)农经网建设的组织

从**年我区开始启动农经网建设,区局在认真调研论证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内**农村牧区综合经济信息网建设方案》、《内**农村牧区综合经济信息自治区级网站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多次向自治区计委和有关部门申请立项。与此同时先期组建了自治区级信息中心,并根据各盟市地域经济特点,先后在兴安盟、锡盟、巴盟气象局和个别旗县气象局组织实施农经网建设试点工作,建立盟市和旗县二级信息中心和农经网站。

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加快全区农经网建设,2003年区局印发了《关于内**农牧业经济信息网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农经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性质定位。指导思想是“依托气象系统的技术、人才优势和信息网络优势,发挥气象部门的垂直管理体制优势,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开发,组建覆盖全区的农牧经济信息网络,实现与中国兴农网、各省市兴农网的互联和信息共享,为各级政府、涉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农牧民提供信息服务,加快农畜产品流通,促进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农经网的性质定位为“是面向农村牧区、服务农牧民、发展农牧业的公益性网络,是全国兴农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三农”的科技信息网、涉农商务网、政策法规宣传网”。在《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农经网工作机构的设置及业务组织,明确了工作职能和任务,既“分别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气象部门建立农经网信息中心,逐步在乡(镇)、苏木建立农经网信息服务站。信息中心须配备专职信息处理和系统维护人员,编制数由本单位根据网络建设和发展情况自行确定。农经网信息服务站工作可由乡(镇)政府人员兼职或”。农经网信息中心主要业务职能包括:

---负责逐步建立和扩大本级信息源,发展、培训和管理本级农经网会员和信息员队伍。

---按照农经网信息管理规定,对下级信息中心上传的农经信息和本级采集的农经信息进行审核和分析处理,并及时上传上级信息中心。

---负责本中心网络系统(或网站)运行和维护管理。

---负责本级中心九游会国际的业务范围内的农经网信息传输监控管理,定期检查、统计、通报信息传输质量。

---负责对下级信息中心农经网建设和运行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通过农经网为政府、企事业、农牧民提供信息服务,开展农牧业信息和技术咨询。

---旗县级信息中心负责乡(镇)、苏木农经网信息服务站管理、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区局在《指导意见》中还对全区农经网的网络结构、业务平台、互联网站以及服务系统建设等提出了具体实施技术方案,统一了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建设思路。

(二)、网络建设技术思路

依托气象部门卫星通信和地面有线通信系统,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农经网信息中心和乡镇苏木信息服务站,形成向上联结中国局兴农网中心,向下延伸到乡镇苏木信息服务站的纵向内部信息采集、传输及信息交换网络和工作平台。通过纵向传输网络实现跨乡镇、跨旗(县)、跨盟(市)和跨省市的双向信息传输及信息交换。

通过专线、拨号和internet联网方式,实现各级农经网信息中心与当地各涉农部门网络系统互联,形成横向的外部信息采集、传输及信息交换网络。通过横向传输网络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双向信息传输及信息交换。

分别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农经网网站,形成internet信息平台。通过链接中国局和各省市气象局兴农网网站,将我区农经信息融入全国兴农网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短讯实时通知系统、改进农村牧区气象警报网系统和121电话语音自动答询系统、增播农村牧区经济信息电视节目等手段,拓宽信息的渠道,为广大农村牧区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

(三)、农经网信息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农经网信息管理工作,保证全区农经网业务化运行,区局制定了《内**农牧业经济信息网信息管理暂行规定》。在《规定》中对农经网信息处理工作流程和信息数据格式作了统一规范,从农经网信息的采集、信息数据处理、信息传播等各个环节上实行规范化管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农经网信息中心负责农经网信息上传业务的监控管理,定期进行质量核查通报,形成完善的信息质量监控管理机制,在制度建设和运行监控管理上为农经网业务化运行提供保障。

各级农经网信息中心采编上传的信息包括农牧业新闻、自治区和盟市概况及自然资源、企业之窗及知名企业、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农牧业科技、地方特产、农牧业书店、农牧业法规、草原旅游、开发大西北以及天气预报、农牧业气象预报等12大类。

(四)全区气象部门农网机构建设情况

为了加快农经网建设步伐,中国气象局已将农经网建设列为目标管理考核项目进行管理。根据中国局目标管理考核要求,区局提出今年农经网建设目标,各盟市和旗县气象局必须建立和完善农经网业务机构(农经网信息中心),配备了专职信息处理和系统维护工作人员,并在年底前实现全部盟市局和2/3以上旗县局开通农经网站。

按照区局的统一部署和建设要求,盟市局全部成立了农经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加快实施农经网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各盟市和大多数旗县气象局建立了农经网业务机构(信息中心),44个乡(镇)、苏木建立了农经网信息服务站。各级信息中心均配备了专职信息处理和系统维护工作人员,信息采集和内部传输业务逐步走向正规。据初步统计,全区已上传各类农经信息31万余条。

盟市和旗县自筹资金进行网站建设,以自管、托管和租用等方式开通农经网站36个,其中自治区农经网站1个,盟市农经网站11个,旗县农经网站24个(见附表)。尚未开通农经网站盟市和旗县正在积极筹建之中,预计到年底,全区农经网站建设将突破建设目标。

四、农经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不足是影响和制约农经网建设发展主要原因。按照农经网整体建设方案设计,全区农经网建设投资1270万元(不含乡镇苏木服务站建设投资);全区农经网系统运行基本维持费(不含乡镇苏木服务站运行维持费)每年需252万元(见附表)。乡镇苏木服务站建设投资初步测算为1.5万元/站(既每站一套微机打印机,安装一部电话),全区预计建站乡镇1000个,共需投资1500万元。乡镇苏木服务站运行维持费初步测算为0.5万元/站,全区1000个建站乡镇每年共需维持费500万元。

虽然全区气象部门在前期建设中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农经网整体建设方案设计要求相比,在网络系统规模和功能上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乡镇苏木服务站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气象部门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依靠财政拨款维持业务,不可能筹集更多资金扩大农经网建设规模和维持庞大网络系统运转,因此,经费投入不足,势必要对系统建设和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二)、网络系统建设和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了农经网效益的发挥。

农经网信息主要来自与农牧业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农贸市场管理部门。在农经网建设过程中,需要得到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开通横向网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期扩大收集渠道和信息范围,提高我区农经网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农经网建设和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所以在开通横向网络,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方面进展不大,限制了农经网的发展,影响了农经网效益的发挥。

五、加快农经网建设的几点想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办、气象部门承办、相关涉农部门协办的网络建设和管理体制。成立由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公厅和气象局领导为副组长、有关涉农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自治区农经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处理网络建设和管理的重大问题;办公厅负责涉农部门农经信息源的组织协调;气象局具体负责实施农经网建设和运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气象局,负责农经网建设和管理日常事务。

各盟市和旗县按照自治区的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网络建设和管理体制。

(二)组建内**自治区农牧业经济信息网业务实体。业务实体挂靠自治区气象局,业务人员从气象部门内部调剂解决。农经网业务实体承担自治区级网络系统建设和日常业务运行,负责对下级网络系统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并对信息传输业务进行监控管理。

各盟市和旗县气象局按照自治区气象局模式,组建相应的农经网业务实体,开展日常业务。

经济信息管理范文篇10

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生产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企业也应当不断加快内部管理变革,结合市场变化准确分析和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制定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决策。加强统计信息管理,构建完善的统计信息管理体系,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加强统计信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探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统计信息的特点

统计工作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分析和应用的过程。开展企业统计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台账,能够及时收集、分析、整理和企业经营发展相关的各类信息,加强信息调度和资源利用,最终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统计信息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动态性,企业统计信息始终处于变化过程中,所以需要结合内外部市场变化不断加强管理和应用,才能提高信息利用价值。二是指导性,企业统计信息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只有加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各方面的信息收集和应用,才能更好地制定科学决策,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三是创新性,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和健全统计信息管理手段和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收集效率和整合质量,才能提炼出更加有价值的信息,促进企业全面成长。

3统计信息的功能

3.1有助于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随着形势的变化,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加强统计工作和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意义,统计工作不再是简单地进行数据整合,而是需要根据企业经营发展变化,收集和企业发展经营相关的各类信息,并加以运用。统计信息和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全面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经济核算,提高成本管控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3.2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加强统计信息管理,能够确保统计工作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等多方面职能,为领导决策和各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供充分并全面的依据参考。

4统计信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统计信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涉及经营管理方方面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在企业基础管理方面的应用。通过应用统计信息,能够对统计指标体系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发现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在经营管理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衔接,统一口径,既可以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又能够提高部门协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和结构优化奠定基础。统计信息在企业经济管理日常基础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2在企业质量监督检测方面的应用。企业处于市场大环境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行业准则机制开展各项活动,通过进行信息收集,能够及时反映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加强经济核算,提高核算效率和质量,节约成本,更好地提高市场竞争力。借助统计信息,总结分析企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短板,加强质量监督和检验,形成动态完善调控机制,推动企业不断巩固自身优势,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长远发展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发展战略和指导规划。4.3在企业发展变革中的应用。企业随着市场形势变化,始终处于发展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对统计职能、方法、内容、指标等也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一方面企业统计工作将不断进行调整,转变统计观念,实现从报告型向管理型、知识型转变,更好地满足工作要求;另一方面统计内容、指标、方法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单纯地注重数量向着数量和质量发展并重延伸,统计指标将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包含产值、产量、成本消耗、质量提升、技术发展、服务效能、营销管理等多方面的指标,定期分析,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精细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充分全面发挥企业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等职能。

总之,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更加复杂,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想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就需要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提高全员统计意识,夯实统计基础根基。与此同时,统计信息将随着企业经营发展变化不断进行纵向和横向延伸与拓展,加上外部市场信息变化日益迅速,大数据时代到来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企业只有不断探索、完善和总结,形成更加健全科学的统计管理体系,加强过程监督和动态管理,才能全面发挥统计信息职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雅茹.浅析数学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7(4).

[2]姬日梅.浅议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的运用[j].低碳世界,2017(3).

[3]孙紫葳.试析企业管理中经济统计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

[4]杨汀.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