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合同管理范文10篇-9游会真人第一品牌

时间:2023-08-15 17:28:10

医院合同管理

医院合同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hrp;合同管理;内控信息化

近年来,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合同管理成为大家关注的方向,已有文献从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手段、系统构建、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刘华等认为,可以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合同管理信息平台,其原理是以网络为基础,在总的合同管理信息平台下构建合同库、知识库、专家库和知识交流中心四个模块[1]。马颖认为,建立合同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是以控制为导向,使其在制度安排上更注重在合同准备、签订、履行及履行后的过程中,安排有效“体制”、“制度”、“人”以及“途径”,使得合同的动态风险在每个过程中都有相应的控制手段发挥作用,成为一个适时的动态过程控制系统[2]。闫秀杰认为,合同款收付进度是判断合同履行风险的重要参考证据,可以从会计核算角度,增设“合同”辅助核算方式对合同款收付涉及的会计业务进行独立归集,实现合同款收付过程明细管理[3]。耿桂凤等认为,通过完善合同管理,医院将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拓宽了财务管理领域,实现全方位财务内部控制,并且对合同管理所涉及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操作环节都进行了规范,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同时,通过对财务在合同管理中所分管内容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工作由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由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财务工作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服务转变[4]。这些现有研究,为从信息化的角度对基于hrp平台的公立医院合同管理内控优化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一、医院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

合同管理尚处于传统手工管理阶段,信息化程度不高。医院采用excel表格形式对合同进行登记,合同原件通过扫描采集后形成电子档与excel链接后供相关部门共同使用。采购、审计、财务等部门均采用人工核对方式管理经济合同,管理效率低下。

二、基于hrp平台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一)建设目标。将内控理念、控制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医院信息系统中,实现内控控制体系的系统化与常态化,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确保交易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授权性和有效性,以期实现合同管理的合规性与风险管控。(二)合同管理业务流程规划。结合重庆市财政局颁布的《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操作指引》中的合同控制内容、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合同各环节主要风险和合同业务关键控制点,基于现有hrp平台中开发合同管理系统功能应用,主要从合同对象资信的调查、拟订合同草稿、确定合同内容、合同履行、执行追踪、合同风险预警、风险防范等方面为重点重构对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重建的合同管理业务信息化流程如下图所示。1.合同订立由业务部。门(按业务归属分属相应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经济合同的前期准备、调查、谈判及文本的起草。在合同调查阶段,借助互联网采集资信数据与合同调查对象提供的资信数据进行核查比对,在hrp平台上开设信息版块系统地收集、存储签约对象的基本信息、纳税信息、业务活动、资质、信誉和能力等。对签约对象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资信调查,分析合同对象的竞争力和潜在风险,更加规范管理合同调查对象,为签订合同提供决策支持,规避合同风险。在hrp平台中设立合同起草功能,合同信息的录入采用标准合同方式和框架合同方式,一种通过选择合同类型、填写有关合同的关键性要素自动生成;另一种设置通用框架和条款模块,通过选择框架和条款模块进行修订后快速生成自定义合同。合同起草录入后,由系统将文本内容与标准化模板进行对比并提醒不全事项或错误事项。合同草稿完成后,形成《经济合同备审表》进入审批流程,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查后再由复核小组(审计、法律、纪检、财务)进行审核,合同内容审改后签订经济合同。2.合同履行。合同履行阶段流程由基于hrp平台的合同管理系统进行,在合同签订完毕后由合同业务承办人在“合同录入”功能录入合同签约对象的信息、金额、编号、日期等基本数据,并扫描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上传到hrp平台上,通过附件的形式保存,同时完成合同的收付计划,设置到期提醒。在收付计划时间的前五个工作日,由系统自动提示财务部门进行合同款项收付操作,财务人员根据授权审批制度确认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已审批复核后,根据合同履行的进度向合同对象收付款。合同中的各项义务履行完毕之后,财务部门进行合同结算后转承办部门进行归档操作。在hrp平台为各职能、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授予相应的权限,相关职能审查部门及合同复核小组成员通过登录院内平台完成审核合同、实时查询执行进度,通过台账、图表等分析合同履行情况,获取多维度合同信息,提高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水平和效率。3.执行追踪。在hrp平台的合同管理系统中建立合同执行追踪机制,录入合同实施进度阶段信息,在各个关键节点设置提醒以防控风险,完成对合同的动态监管。系统在关键节点推送消息提醒,采用弹出信息窗的形式提醒相关人员及时跟进履行进度,根据合同类型的差异做不同程度的提醒,防范合同违约的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收付计划根据合同中的具体条款自动生成,系统自动监控合同中界定的责权利及完成情况,含合同款项收付提醒、记录实际收付执行情况及项目执行情况。在合同订立阶段的信息化是将内控工作嵌入合同管理过程,在合同生命周期内实现信息化作业管控,从录入登记、审批、履行管理、监控执行、评估、查询、统计等实现规范化控制目标。4.风险防范。在hrp平台中,系统基于合同分类形成风险数据库,梳理不同环节的初审要素、风险点。在合同管理系统中,对物资采购合同、收支合同、基建合同及科研合同进行风险梳理,由系统进行初审,并向各合同审核流程的成员提示每个环节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按授权审批权限界定的金额,系统自动传输到具备相应权限的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5.合同归档与评价。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以文字、图像等电子文件在hrp平台上实现电子档案管理,为签约对象资信分析、合同执行效率分析、管理水平分析提供不同维度的目标数据集,全面分析评价合同对象资信情况、审查复核签署管理、变更管理、合同执行进度、合同款收付进度、合同档案管理、资金统计,提供合同风险管控信息支持。

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建成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的建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合同管理制度、流程和信息化实现差异性较大,内部控制信息化实施需要结合具体的制度与流程来设计。hrp平台中融入合同管理内控系统,有利于强化对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较大程度防范合同管理风险,提升了管理效率与效果,互联网 和云会计将为全面内部控制信息化开拓更广阔的时空。

参考文献:

[1]刘华,刘秀丽.论知识管理在构建合同管理信息平台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10,(5):31-33.

[2]马颖.过程控制导向的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11,(9):61-65.

[3]闫秀杰.利用辅助核算实现合同款收付明细管理[j].财务与会计,2015,(20):66-68.

[4]耿桂凤,马迎民.完善医院合同管理,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70-71.

医院合同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方式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医院中的经济活动也日趋的频繁,经济管理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过程中已经显得格外的重要。尤其是在采购医疗设备、药品、耗材、服务外包、技术合作等活动中,需要严谨正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所以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主要组成部门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尤为的重要。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长久化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内容,这样就会更好地提升相关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

一、经济合同,医院经济合同的概念以及经济合同管理的内涵

(一)经济合同、医院经济合同的概念

经济合同主要是指当事人双方在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诚实守信的原则基础之上,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确立好各方权利和义务的情况下所签订的协议。而在医院日常业务中会涉及一些医疗器械及耗材的采购、设备维修、项目合作、建设工程承包等内容,需要相关医院与当事公司和人员以合同的形式签订一些经济事项。所签订的医院经济合同内容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要充分地维护好签署合同双方的共同利益。这样才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从而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二)经济合同管理的内涵

经济合同管理主要负责从经济合同的洽谈、签订、履行再到终止的整个全过程的管理。需要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机构能够明确其管理职责,参与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主要部门有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各个医疗管理环节都要各尽其职,经办部门需要按照政府采购法中的规定采取相关的经济活动。当医院自行采购货品或者进行一些医疗服务项目时,也要按照医院内部经济合同管理规定采取一些公开或邀请招标,比价采购等措施,确立好合作对象。经办部门要对合作对象的资质、经营状况、商誉、货物质量以及价位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各管理部门按自身的管理职责做好合同签订前的各项审核工作,合同内容的合法合规性、条款的齐全、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的明确,合同金额、付款方式等还要负责好后续的追踪和审核工作。医院审计部门需要对所签订合同内容进行审核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财务部门则需要对该项目的付款进度情况、违约赔款情况、价格上做好经济条款的把关。这样才会使医院的经营行为更加的规范,并且也有效促进了医院建设的廉政性,还更加有助于提高该医院的经济效益,切实维护好医院的合法权益。

二、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不断对医疗事业提出一些改革政策,相应地全国范围相关医院的医疗业务规模也逐渐壮大,不同医院对外所签订的各种经济合同也越逐年增多,相关医院日常业务和所涉及部门也比较繁多,具体包括: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基建工程合同、设备租赁合同、医用耗材采购合同、医疗合作、设备维修、外包服务合同等。就拿一所三甲医院为例,这种类型的医院每年所签订的医院经济合同大约占支出的50%左右。签订好医院经济合同能够更好地促进合同主体双方达成更好的合作目标,各类型经济合同的文档可以当成法律凭证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依据,能够更好地维护相关医院的合法权益,也可以有效地推动相关医院向着可持续性的方向进行健康发展。

三、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信息系统化的管理系统,未实现闭环管理

医疗经济合同中的全部周期主要涵盖了经济合同的预算、招投标采购、审核签订合同、后期执行以及运行跟踪及分析等多个环节。实际管理过程中会涉及一些专业化的管理条例以及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情况,各个环节会由归口不同的科室进行操作运行,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明显缺少规范科学的管理标准,甚至有的意愿会更加注重预算环节,严重忽略了后期的执行分析。也有的医院会比较注重招标采购,严重忽略了预算时的论证内容,甚至有的医院会出现经济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严重脱节的现象。上述问题都是因为没有进行医院经济合同的闭环管理,让相关医院经济效益上受到很大的损害,同时也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有些地区的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经济合同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所实施的经济合同管理依旧停留在手工办理阶段,或者有些已经实现了经济合同审批的信息化,但是并未通过信息系统对经济合同进行全流程的监控和记录,很容易造成经济合同纸质台账内容对应不上,查阅相关资料还需要寻求相关管理部门的协助,这样会大大增加管理难度。

(二)科研项目经济流程管理相对比较薄弱

随着我国各大医院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大医院所投入的科研课题也逐渐加大,相应的科研经济费用和管理要求也逐渐增高,医院中的科研经费管理主要涉及科教、设备科、财务、采购中心、信息中心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的课题负责人之间缺乏系统化的配合,协调以及沟通,同时也缺乏信息资源共享的能力。所采用的科研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购买的特殊材料以及外送委托测试化验加工需要进行个性化的量身定制,但是涉及这些经济合同的管理却成为相关医院的空白地带,这也是相关医疗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甚至有些医院主要的科研课题负责人会亲自联系供应商签订相关经济合同,这样既缺少正规采购议价流程,又缺乏相关职能科室的监督,最终会使相关科研课题的经费很容易出现浪费的现象,同时也为非法套取相关资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三)外包业务合同缺乏执行跟踪力度

有些医院由于自身资源比较匮乏,根据经济效益的考量以及某些业务专业化的要求,这些医院会对物业、洗涤、部分检验项目等业务采取外包对策。而外包业务的最大缺陷就是难以让医院进行全过程监管,很容易出现服务质量不高、洗涤不净,服务态度不好,个别检验样本漏发,报告延迟,合同到期仍在执行等一系列问题。(四)经济合同存档资料不够健全各个医院中的职能部门,后勤部门以及临床科室都需要进行组织采购和签订合同,如果相关医院没有创建归口管理部门,会使相关的合同条款更加的不严谨,也会使相关的合同等级更加的不全面,也无法建立统一的编码,文档的管理也会更加的零散。这是因为相关医院并没有对医院经济合同管理进行专业化的统筹指导,一旦不能及时发现合同中的执行风险问题以及履约时期的偏离问题,将会很容易发生经济合同纠纷,给相关医院工作造成被动局面。

四、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具体改进措施

(一)优化信息闭环管理,设置预警提示

医院经济合同必须要进行系统化动态化整个全过程的管理,这就需要把控好与该医院所有的经济合同和所有的环节。现如今全世界正处于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首要选择工具。这就给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更好的九游会国际的技术支持。相关医院必须要按照自身运营的情况和所规定的管理要求,以经济合同为基点,对各项预算再到执行跟踪设计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经济合同管理系统。在网络系统中充分地实现横向或者纵向的网格化管理,也可以将与经济合同相关的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进行串联,这样能够更好地使审批过程达到无纸化的目的。医院信息化合同管理系统的主要结构可以分为:准备阶段、订立发起阶段、签署阶段、成立阶段、履行阶段、终极查询阶段。相关医院可以通过购买相关软件或者进行自主研发,使所在医院的oa办公自动化和经济合同信息化系统达到合并管理,这样能够使各个合同管理部门的实时工作流程与信息流程更好地进行融合,从而更好地使经济合同信息达到闭环管理的要求。同时也要对相关经济合同的管理者按照其职能采取分级授权措施,这样能够更加方便于相关职能科室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到相关的数据及时地进行经济分析。相关经济合同管理者也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到所在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从而更好地使经营活动进行有序有效的开展。同时也要对相关系统进行全面留有痕迹的管理。比如,可以从立项、预算、采购、验收付款进行整个过程的管控,还可以在信息系统中进行修订、审批、收货、验收以及付款等关键节点采取自动预警措施。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相关医院经济共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可以更好地避免相关合同出现各种误差现象,也能够更好地实施经济风险的防控,让出现逾期的经济合同按时,同时也能够避免出现超合同范围采购、合同所购置物品重复交叉的情况。

(二)规范和完善经济合同审核审批流程

由于各个医院日常所涉及的经济合同管理业务比较繁杂,仅仅依靠某个项目中的牵头部门或者相关的职能部门对经济合同进行审核审批并不科学也不够全面。这就需要相关医院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审核审批流程,会签制度以及决策机制。可以由该项目的牵头部门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参与到经济合同的修订和审核,让其能够达到各尽其职,层层把关的要求,这样才会使医院经济合同的内容更加地全面完整可行性强。比如,可以先行发起工作流程,再让合同归口中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审计监督部门对经济合同进行制定、审核、审批、执行、监督,要使这些部门能够缩减合同传递时间,可以让财务科负责审核经济合同中的收、付款相关条款,是否有预算,合同期限、九游会国际的支付方式是否合理等内容,接着再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去办理资金结算。相关职能部门要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可以让合同管理部门汇总一些意见,接着让合同起草部门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合同条款,最终再进行集体式的审核会签。这样能够更好地避免出现经济行为虚假现象,也可以更好地规避各种违规风险现象。党政办一定要严格按照医院用印管理要求办理用印登记,合同归档时相关科室要编制好合同编号,记录好存档地点、份数情况以及存档人姓名等。

(三)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整个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当中

以往在运用各种科研经费时会出现各种经济合同管理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相关医院可以将科研经费管理融入整个医院经济合同管理过程当中,通过建立由科研经费构建成的经济合同管理系统,让各个部门和主要项目负责人提供相关科研经费的来源维度、课题分类的维度、课题状态的维度、经费起点的维度让使用这个系统的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查询。这样能够更好地实时跟踪相关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情况,使用情况以及采购项目情况。这样可以更好地使科研经费结题时的突击性消费转变成事前和事中的控制。通过以科研经费经济合同管理为基点采取扩散式管理,可以让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过程更加紧密,也可以更好地使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达到有章可循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相关科研人员以及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也切实有效地使科研经费的管理达到“行而有序,管而有法,投而有效,放而有度”的效果。

(四)规范外包合同管理,采取实时跟踪措施

医院在采取外包业务时会签订各种经济合同,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医院外包业务的管理。为了有效地防范医院外包业务出现各种风险,当签订外包业务医院经济合同时,要事先设置好相应的考核指标和所对应的奖惩措施。相关医院可以通过成立外包合同管理委员会,每个季度开展外包合同委员会会议,再让经办科室汇报每个月的外包业务抽查情况,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再通过会议投票或者邮件征询等方式,针对外包业务所增设的新的申请或者续签工作内容进行充分的探讨,这样能够更好地降低外包业务所产生的各种风险问题。在采取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让外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委派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能够更好地推进pdca持续性地改进。经办科室一定要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和市场熟知程度进行仔细的调查再成立合适的外包合同委员会。在制订外包方案时,要积极地听取外部专业人员对相关外包业务的意见,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外包审核批准制度,各层级人员需要在授权的范围内参与审批,不能跨越审批权限,在签订外包合同前要仔细检查好承包方所提供的服务类型,作业方式作业时间以及数量和成本情况,外包委员会有权督促承包方改进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外包方对开展的进度和现状要及时告知委员会负责人,要及时地对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沟通,同时承包人也有责任履行好签订合同内容的保密义务。相关部门也要密切关注外包方履约情况,可以对参与外包的单位进行日常的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针对所出现的重大违约行为,一定要及时终止合同,并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向外包单位提出索赔。医院中的财务部门也要根据所签订的合同中的约定和外包进度办理相关的结算报销业务。承包方未按照合同履约财务部门有权利对其拒绝付款,并及时向相关负责人进行报告。这样能够更好解决外包合同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五)加强内控内审,为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我国很多公立医院内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各种问题,需要不断地加强相关医院的内控管理,可以将实时监督管理贯穿到预算、招标采购、合同会签、合同履行以及合同存档等整个过程当中,这样能够更好地达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闭环管理,更好地创建更加清廉、智慧、优效、廉政的内控管理体系,在制定年度内审计划时,要充分地保障内审工作能够进行有条不紊地开展。参与内审的工作人员要仔细地查阅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经济合同、外包单位的相关的资质以及许可证情况,也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考勤记录和经济合同中所对应的会计凭证以及企业台账进行严格的审查,要对整个经济合同项目的运营情况进行严格的审计,针对所存在的风险点要及时进行讨论和分析,采取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才会有效地提高内审管理水平。

(六)完善经济合同存档的管理

医院经济合同档案不仅是合同执行的依据,而且也是事后检测该医院经济行为的历史资料,经办科室要对经济合同进行存档也就是归档,要按照相关经济合同的类别,所签订的合同的时间,让项目牵头部门对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码,集中进行归档,这样能够更好让相关管理人员以后进行查阅。相关医院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以及经济合同的性质签订一式四份的合同文件,要让甲乙双方各保存两份,将经济合同原件进行存档,另一份原件交给财务部门当作收付款的凭证,该项目牵头部门也要保留一份合同原件或者复印件,廉洁承诺书要交由审计或者纪检部门进行存档。经办科室在采取经济合同电子审批时,可以将招标资料和三重一大事项的党政联席会会议所批复的重要附件一起上传到相关电子版系统当中,要使纸质合同和电子合同进行双重存档,这样能够为查档提供更加便捷完整的条件。

五、结语

总之,新时期医院中的总体经济合同管理水平依旧存在各种问题,相关医院必须要重新审视和分析整个经济合同管理的方案,同时也要提高签订合同双方履行合同合约的意识,这样才为相关医疗市场争取到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健君.加强合同管理,有效维护医院合法利益[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6):181-182.

[2]陈立群.医院经济合同管理风险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7):195-196.

医院合同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会签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0〕30号)文件要求,要求公立医院实现合同归口管理,建立并执行合同签订的审核机制,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等。本文从公立医院合同管理方面的现状出发,分析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针对风险提出建立公立医院合同管理和会签制度,充分发挥医院法制部门和外聘法律顾问在合同合法合规性审查的重要作用,为健全公立医院合同管理的权责一致、相互制衡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公立医院合同管理的现状

目前,公立医院合同管理方面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相应的指引,各公立医院只能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自行管理。笔者收集了部分公立医院的合同管理现状的资料,发现存在不少监管漏洞和问题。

(一)没有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

医院各部门合同缺少统一归口部门,经济类的合同以审计财务部门监督为主,非经济类的合同大多以各职能部门自行保管,多头管理。没有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会导致合同分布零散、编号不统一、登记不全面等混乱现象,难以统计医院某期限内合同的签订数量和交易金额,甚至还会存在合同遗失的情况[1]。

(二)合同内容审核不够严格

合同的主体审核不严格,签订合同的主体应该是适格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例如出现以医院内部职能科室名义对外签订合同,这将导致合同的效力出现瑕疵,可能会导致合同被撤销。其次,对合同的材料审核不严可能出现合同无效的情况,比如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又或者合同条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签订合同与招投标文件不一致,对合同内容出现实质性变更条款等。此外还有出现条款不齐全的情况,比如简化合同后缺少违约责任条款及争议解决条款,不利于保障合同实施,还有可能出现合同条款显失公平,或者直接采用对方提供的格式合同,合同条款对医院明显不利,存在重大风险等问题。

(三)合同签订管理不规范

首先是补签合同的现象比较常见,在签订书面合同前,双方已就合同约定的内容达成口头或非正式书面一致的意见,并履行部分合同的内容或者已基本履行完毕,往往因审计或者财务审核付款时发现未签订书面合同,因而进行补签合同。或者因合同审批流程繁琐,为保证合同按计划履行,先履行再签订合同等。其次是合同签字人和盖章不规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院的合同必须是法定代表人或者医院的授权代表人可以医院名义对外签订合同,未经授权的人员签订的合同效力待定,致使合同效力存在瑕疵;对外签订合同也必须加盖医院的公章为准,医院内设科室的公章或者其它业务章不能用于医院签订合同用章[2]。

(四)合同履行缺少规范监督

合同签订后,合同是否按期保质履行监督难度大。比如货物类采购合同,是否按期送货入库,产品验收是否全部合格,产品质量是否全部达到标准要求,付款是否有逾期、质保期内是否及时保养维护等等,每个环节需要相应的部门和科室进行配合,鉴于目前医院的事前、事中、事前全流程审计难以全覆盖,尤其是事中审计,需要足够人力才能完成。合同履行也往往是检验合同条款是否能真正保障当事人权利的试金石,如发现特殊情况或者可能违约的情况,双方就及时沟通协商,尽可能让双方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五)合同争议纠纷处理难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合同一旦因为某些原因履行不能,尤其是政府采购类的项目,可能会影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影响群众就医等民生问题,还会存在重大的审计问题,严重的甚至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因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或存在歧义的情况,合同双方当事人对条款理解不一致,导致合同履行时产生争议,也是目前医院合同纠纷常见的问题,而作为公立医院,如协商不成,诉诸法院维权成本高,妥协让步乃至解除合同导致项目终止,可能会存在审计风险。

二、公立医院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

(一)民事责任风险

医院合同管理方面的最大风险就是违约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民法典对于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为严格责任原则,也就是合同是当事人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结果,当事人就应该能够自行预判合同的风险,并承担风险。因此,合同在生效前,双方磋商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医院签订合同如果没有相关法律人士进行条款的把关,往往会接受对方提供的格式合同,双方关注的侧重点往往也在合同的标的、质量、数量、价款等方面,对于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相关条款容易忽视。一旦合同生效并履行时,出现双方意料之外的情况,双方协商无果后,容易产生争议,而医院作为格式条款的不利方,在举证和维权上处于下风,可能要承担合同的不利后果。

(二)行政责任风险

医院承担签订合同的行政处罚的风险主要见于违反《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或者招标人、中标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此外,行政处罚的风险甚至可能涉及到医院的主管人员或相关责任人,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规定,采购人、采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并予通报:……(五)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无论是招标投标法或是政府采购法,总体还是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没有过多规定合同签订的细节问题,只是在合同签订的原则性上进行把握。不得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是为了保证招标投标工作的结果保障,保证中标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防止扰乱正常市场交易秩序。政府采购合同是为了保障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作为民事主体与其它一般民事主体订立合同时的政府公信力,无正当理由不得随意拒签或违约。

(三)刑事责任风险

因公立医院的特殊性,如因签订合同时未认真审查对方的合同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履约能力、合同标的数量、质量等情况,以致被骗,导致国有资产的重大损失,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医院的相关主管人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医院法务及外聘法律顾问对合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基于合同管理的上述风险及后果,轻则造成医院资产损失,重则责任人遭受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处罚。笔者认为,公立医院应当重视对合同的管理,做好风险防控措施。风险防控最基本的底线是合法合规,医院法务和外聘法律顾问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应充分运用法律知识对合同进行审核把关[3],防止触犯行政和刑事法律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其次是利益权衡及防止损失,既要发展医院业务也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形成双赢局面,使医院达到可持续发展。

(一)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查

从管理角度看,合同风险控制最关键就在第一步,即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合同能不能签”是医院签订合同时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实践中,医院每年有大量的业务合作合同递到领导班子面前进行决策,尤其是某些新型的医疗合作模式,比如互联网+医疗类合作、新型医疗+商业保险类合作、干细胞采集合作协议、外资企业合作等等,如果没有事前对其进行充分调研,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对此类项目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考虑不全面,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容易忽视这些风险点,给后续的合作埋下隐患。无论是作为医院法务还是外聘法律顾问,即使是非经济类的合同,也应重点审查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出具法律意见书,供医院领导班子决策参考。

(二)合同条款的风险性审查

合同条款的风险性审查在合同正式签订前至关重要,作为医院法务或外聘法律顾问,需要重点关注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条款。尤其是重大合同,医院法务或外聘法律顾问应当参与合同的前期磋商环节,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达成初步的一致意见后,医院法务或外聘法律顾问应当及时对合同中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形、不可抗力情况、争议解决方式与对方当事人进行沟通,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形成相对公平、权利义务对等的合同条款,也为后续合同履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格式合同的运用

医院法务及外聘法律顾问应及时梳理医院的合同类型、数量,进行归类管理,将医院原有的合同模板或现行使用的合同,进行逐份修订,制定成医院的格式合同汇编,供各职能科室参考使用。格式合同实行动态更新机制,医院法务及外聘法律顾问应及时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的变更,及时对格式合同进行修改补正。充分运用好格式合同,尤其是对一些常规性、经常性的采购类、服务类的合同,不仅可以提升合同签审的效率,同时可以减少合同条款的风险,给医院合同统一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四、基于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下合同会签制度的构建

合同会签制度即合同在最终签订完毕生效前所需完成的一系列审批流程,在多部门的共同审核下,从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到合同条款字句的全流程审批制度。合同进入会签前期需进行大量的调研、协商、沟通、讨论等,主要完成合同的“基本骨架”构建,会签期间则侧重于合同细化条款不断磋商与修改,在会签结束前使合同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意见,最终促使合同的签订并正式生效[4]。

(一)合同会签制度的前期工作

合同进行会签前,应该就合同是否同意签订的问题进行上会讨论。比如所有的合同可以根据金额大小、项目涉及事项分类,总金额5万元以下的合同签订经分管领导会议讨论通过,5万元以上的合同、20万元以下的合同经院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20万元以上的合同必须经医院党委会议讨论通过。上会前,合同牵头科室必须取得医院法务或外聘法律顾问出具的合同法律意见书。此外,还要取得财务部门出具的财务审核意见,分管领导的审批单等材料才能上会。医院法务或外聘法律顾问出具的合同法律意见书必须明确该合同主体是否适格,有无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合同双方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有无合同无效或撤销的理由,有无对医院不利的合同条款等问题[5]。财务部门出具的财务审核意见涵盖费用是否超支,费用单项有没有违反相关政策文件等。

(二)合同会签的流程

经过班子会议讨论同意通过后的合同,必须按合同会签制度进行合同审核。比如可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合同会签全部经hrp系统(医院高效运营管理系统)的合同审批模块进行审核。由牵头科室将合同、会议纪要、项目申请表、采购记录等材料上传,牵头科室主要审核合同的金额、规格、型号、数量、服务标准、验收等内容是否正确。首先流转至法制部门进行审核,法制部门对定稿的合同条款进行最后审核,确保与上会前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中的修改意见一致,法制部门主要审核合同是否有违反法律法规,是否有损害医院利益的条款和内容。其次流转至审计科进行审核,审计科主要针对合同是否按医院流程进行相应的前置工作,是否有招投标或者三方比价,是否与成交通知书/中标通知书一致,是否有相关的会议纪要等。再流程转财务部门及总会计师,财务部门主要审核费用付款方式是否合理、开户行银行账号是否正确等。最后流转至分管领导和院长审批后,合同已最终定稿,合同当事人按最终定稿进行签订。

(三)合同签订及生效

医院合同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经济合同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市场活动主体之一的公立医院,大多数经济活动与合同有关,涉及合同的种类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广、业务也越来越复杂。经济合同管理日益成为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建设,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内容。

1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合同管理是单位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是经济事项动议、论证、决策、采购、实施、评价等行为的具体表现,涵盖了医院检验检测、劳务用工、维修维护、宣传推广、基本建设、后勤服务、物资采购、设备配备、信息化建设、人才引进、科研协作、资产租赁等方面,除了需执行合同管理自身要求外,还要遵循人事、医疗、基本建设、国有资产、采购、工商、财务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总体来说,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参与部门多,业务流程长,管理要求高、难度大,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善。1.1管理部门缺位。当前,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缺乏系统性、全过程、动态化管理,与合同管理密切相关的经济事项动议、论证、执行均归口各临床科室、业务部门,动议的可行性、论证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参差不齐,容易陷入“条条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和控制,难以形成有效牵制和整体最优。尤其是在出现合同争议时,各部门往往互相推诿,最终损害医院利益。例如,采购部门按照业务需求和采购程序组织的采购可能与业务部门需求产生偏离,导致合同执行不力;法务部门更重视合同文本审核,无法判断合同的合理性;财务部门注重对付款要件的核查;档案部门只负责合同有关档案的管理;审计部门更关注金额审计而非执行效果;监察部门更注重流程合规性审查。1.2专业化程度较低。公立医院经济合同除了受《合同法》调节外,还根据不同经济业务,受《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调节,需要掌握专业的法律法规知识,而医院往往重视医疗纠纷中的法律责任,忽视了合同纠纷中的法律责任。另外,信息化建设等合同涉及大量的专业技术知识,若专业化程度不高,容易形成合同缺陷。例如违反医疗广告管理的要求签订的宣传疗效的合同,违反有关药房禁止托管的规定签订的药房托管合同,违反国有资产出租规定签订租期三年以上的合同。1.3管理行为不规范。一是采购行为不规范。医院未按照规范的采购程序选择供应商,或以紧急事项为由,先执行后补签,造成合同条款签订被动、缺乏约束,违约责任难以追溯。二是签订程序不规范。即使通过了规范招标程序,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另行修改、增加招标文件实质性条款,导致合同文本与招标文件出现重大变更。三是签订时间不规范。《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但由于医院往往是强势一方,且内部签批流程冗长,合同时常无法按时签订。四是合同文本不规范。由于缺乏制式合同文本,除国家规定合同外,初始合同文本一般由合同对方拟定,在合同条款中隐藏或包含了有利于对方的条件,如合同签订时间,同样是服务期三年的合同,每年一签的约束力明显大于三年一签的方式。

2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2.1管理站位不高。公立医院通常将经济合同管理作为日常管理事务之一,未将其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和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经济合同管理对应的经济事项是经济合同管理的核心,其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项目的可行性、时效性将决定合同执行的有效性。另外,经济合同管理中蕴含的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有利于医院形成遵规守纪、敬畏法度的医院文化,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2对经济合同风险的认识不足。医院通常对经济合同的风险,例如因价格过高或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带来的成本上升风险,因服务品质、物资采购质量不达标而形成的医疗与运营风险,因电梯、消防、安防、锅炉等建设未达标带来的安全风险,因信息化安全程度不高带来的患者隐私泄露和数据丢失风险,因合同泄密、未正确履约造成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风险,认识不足,仍习惯于“有事找政府”,而不是依法办事,不善于利用法律手段维护医院权益。2.3管理制度不合理。医院经济合同管理过于强调归口管理,不重视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缺乏集中统一控制;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滞后,对经济合同审计范围过窄;医院对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薪酬水平较低,难以吸引专业人才;缺乏责任追究制度或执行不严,合同约束性不强。2.4信息化建设滞后。经济合同信息化建设往往只重视流程控制和档案管理,对经济综合管理的信息化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与物资采购、资源配置、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财务核算、资金管理等信息系统关联度不高。

3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目标

经济合同管理主要涉及合同的订立与审查、履行与跟踪、管理与纠纷处理等业务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经济合同管理目标与医院内部控制目标一致,均包括合法合规目标、效率与效果目标。3.1合法合规目标。合法合规目标保证了经济合同管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制度,切实维护医院合法权益。医院通过经济合同的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合同管理过程,降低管理风险,对符合招投标法或政府采购法规定的合同,应按规定组织招标采购,不得拆分合同,不得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损害医院利益。3.2效率与效果目标。效率与效果目标是医院通过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的风险点,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保证合同有效履行。通过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优化合同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推动医院规范化管理。

4加强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主要措施

4.1完善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按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实行归口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管理层级在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职责,建立部门、管理层级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机制。合理设置经济合同管理的不相容职责,将合同拟定与审批、承办与合同章保管、履行与进度评价等岗位相互分离。二是加强经济合同管理集中统一管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502号———项目管理》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合同管理时,财务管理人员一般可以参与合同的论证、签订、审查和履行、变更、解除等,负责审查并履行合同支付职能,定期了解合同方的资信和履约能力,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充分赋予、发挥财务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经济职能和作用。同时,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审计。4.2加强风险控制。4.2.1加强合同签订的风险控制。(1)经济合同订立之前,经办部门需充分了解对方资质、履约能力、信誉等状况,查看对方营业执照副本年检章原件,并保留盖有法人公章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涉及法定准入规定的,须向对方索取相关资质资料。(2)经济合同的订立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属于单位重大经济事项的合同签订应按照“三重一大”决策原则、程序和规定权限执行,由院长或院长授权的分管副院长代表医院签署。严禁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医院内部科室对外签订经济合同,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医院名义对外签订合同。(3)经济合同谈判应由经办部门负责人与经办业务人员共同参加,不得个人单独与对方洽谈。对复杂的合同,可征求法律顾问和外部专家意见。经济合同对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文字表达要清楚、准确。4.2.2加强合同履行、变更和解除的风险控制。(1)经办部门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因对方或单位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按时履约的,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方当事人提出变更、解除经济合同的,应从维护本院合法权益出发,从严控制。合同变更、解除必须符合《合同法》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按医院审批权限和程序执行;给医院造成损失的,按规定追偿。(2)审计部门对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解除合同等,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查。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医院财务处应在收款、付款之前按管理权限报告。(3)经办部门应加强经济合同期限管理,在合同到期前三个月,对预计合同到期后仍需继续开展的经济活动,及时开展合同谈判,对需招标的项目,按招标采购管理规定,组织开展。4.2.3建立经济合同“黑名单”制。对在经济合同订立、变更、解除、履行等过程中,采用勾结、贿赂工作人员等不法手段侵害医院权益的合同对方,应及时依法解除合同,纳入“黑名单”管理,不再合作。4.3完善信息化建设。加快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合同管理与供应链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相关管理模块关联,实现经济合同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决策分析支持,加强经济运行数据分析,用流程、表单和信息化保证医院各项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王斌,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宋玉雍.浅议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2017(3):21-23.

医院合同管理范文篇5

一、经济合同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同管理意识。当前,多数公立医院对于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是因为对于合同背后反映的经济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日趋繁杂,合同种类及数量逐年增加,除常见的业务采购合同、基本建设项目合同以及修缮、维修合同外,还出现了诸如融资租赁合同、科研协作合同、信息系统合同、服务类合同等一系列新型经济合同。大量的合同必然涉及大量的运营资金,也因此无形中给医院带来了很多潜在的经济运行风险。(二)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缺失。因为缺乏规范的合同订立标准,导致很多应当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未订立合同,或是违规签订担保合同和借贷合同,增加了医院经济运行风险。二是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因为缺乏合理且规范的操作流程,导致在制度执行中出现滥用权力或不作为等问题,致使制度流于形式,其规范作用大打折扣。(三)缺乏科学的组织机构框架。当前,多数医院经济合同的起草、谈判、签订、保管全部由各职能部门或业务科室独立完成,办公室作为综合管理部门,仅负责形式上的盖章审批,没有起到全局性的把关、审核作用。归口管理部门的缺失,造成合同管理工作经常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权力、责任划分不清,导致出现多头管理、重复管理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日常工作效率。二是缺乏专业、统一的领导,导致合同内容不严谨、条款不全面、违约责任不清晰、乃至合同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进而造成医院正当利益的损失。(四)缺乏规范的职权划分。在管理学上,职权分为直线职权和职能职权。直线职权是指直接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职能职权是指直接管理人员将权力授予某个部门或个人。目前,部分医院在合同签订方面还存在直接职权与职能职权划分不规范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在没有建立授权审批制度且没有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的部门或经办人员往往直接对外签订经济合同,有时甚至出现以部门公章代替医院公章的现象,上述现象的出现,给医院风险防范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五)缺乏严密的合同管理流程。经济合同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管理,涉及合同的起草、审核、订立、履行、监督、控制以及终止等各个环节。现阶段,很多医院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头重脚轻”的现象,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前期的合同谈判、起草工作上,忽视了后期的审核、监督环节。合同管理流程的不严谨,容易导致合同内各项条款出现纰漏,增加了医院的经济风险。(六)缺乏高效的合同管理手段。目前来看,很多医院在合同管理方面还是采用传统的纵向管理模式,即逐级上报、上级定期检查。多部门横向沟通管理渠道不畅,缺乏动态的全过程监管手段导致合同管控工作效率偏低。

二、加强经济合同内部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医院合同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全过程管理

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协议,是法人之间双向的有偿合同,是市场主体之间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当今社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公立医院,随着规模扩张,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一所较大规模的三甲医院,每年要签订经济合同的价值,约占现金支出的50%左右。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已成为公立医院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发展。

一、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是指从经济合同提出到合同终结和档案管理的所有环节的管理,主要包括:合同标的立项认证、合同标的招标过程、合同签订的部门会签审核、合同章使用、合同履行和资金结算、合同终结或变更、合同档案管理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医院经济合同类型繁多,有基建工程、医疗设备、药品、卫生材料、后勤服务和信息化建设等。可见,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涉及面广、难度大。

1.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机制不完善或流于形式

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是公立医院的主要经济活动,需要有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来规范引导。但是目前公立医院的经济合同管理机制建设相对滞后,有些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制度长期缺失,无章可循,从合同的谈判、签约、执行到终结,都未建立管理制度和流程;有些公立医院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和流程,但操作性不强,往往流于形式[1],很难落到实处。例如,某地85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中有21家未制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或相应的操作流程,不少重要经济合同的决策和管理往往由领导拍脑袋决定,一些公立医院因此遭受经济损失或陷入诉讼之中,也干扰了医院的正常运行。

2.经济合同会签把关不严,忽视与相关标书的核对

在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的会签过程中,不少医院标的的中标方往往只提供单份经济合同样本,有些公立医院也只对中标方提供的合同文字进行审核,而忽视前期与之相关标书的核对,如正式合同签订前的有关商务标书、技术标书及招标文书。这些文书恰恰是涉及合同标的物技术参数的重要依据,招标前对方为了项目中标往往会在招标文书中过度承诺,或在正式合同文书中有意含糊用词,如订金与定金、保修与包修、按年累计与按月累计等。公立医院经办部门在签署合同时若忽视相关标书的核对,很可能会让对方得以偷梁换柱,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一字千金的损失。例如,某公立医院在建造病房大楼时,由于签订经济合同中质量验收环节表述不明确,双方产生了分歧,结果推迟了半年才启用,不仅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影响了就医环境的改善和医疗质量的提升。

3.对经济合同的履行缺乏全过程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就是要求注重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动、补充、中止和终止[2]。在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医院有关部门对合同标的经费预算立项和项目招标阶段往往比较关注和重视,对合同签订后执行过程的管理比较松散。经济合同履行涉及部门很多,如各个业务经办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法务部门等,由于缺乏系统的全过程动态管理,相互牵制和可操作性不强,往往在出现问题时会相互推诿,对合同变更履行不及时,忽视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收集,以致失去最佳的法律诉讼时期,给公立医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4.缺少专业人员把关,合同内容不严谨

公立医院领导往往比较重视医务人员的配置,忽视合同管理专业人员的安排,即便是千人以上的大医院也是如此。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许多大医院每年都要进出几百份经济合同,经济合同不仅包含着经济事务,还涉及众多的法律事项,没有各类专业人员参与制定和审核就容易出漏洞,特别在仲裁与诉讼、履约保证金与履约银行保函、合同签署时间等问题上,需要具有经济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士把关,否则容易引起误解和纠纷,导致部分经济合同无效或难以履行。

5.合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档案管理不规范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比较重视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较早地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发相应软件;对合同管理大多仍处于手工登记或简单电子表格查阅,管理手段落后,不利于合同查阅、经费结算、跟踪和分析等过程管理。执行中的合同文本很多由部门有关人员兼管,缺少系统的管理流程,经常发生资料遗失;部门之间合同履行各自为政,不利于经济合同的调阅及相关部门的全过程监管,尤其是经办人员变动更是无处查询,给公立医院的合同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某地区医院与其它单位合建一幢大楼,在建造时双方约定了权利和义务,10多年后需要办房产证,两家单位的现任领导对大楼的归属问题产生了争议,结果发现原合同文本找不到了,最后只好搁置起来等待处理。

二、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医院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有些公立医院的领导认为医院是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过分强调公益性,对经济合同管理重要性认识普遍不足。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作为医院的重要基础工作来对待,重医疗服务、轻经济合同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当医疗工作比较繁重时,往往是经济合同管理让步于医疗工作。

2.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如前述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不仅涉及社会和市场,而且涉及医院内部各个部门和科室,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来指导和制约。目前,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运行模式等还不能满足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有待于改革和完善。

3.组织机构不完善,人才缺乏

机构与人员是做好任何工作的组织基础,经济合同管理也不例外,需要一定的机构和合适的人员来完成。但如前所述,一些公立医院的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还不能满足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需要。

4.操作手段滞后,效率不高

采用科学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进行经济合同管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经济合同管理,就要加大投入,购置一定的设备和设施,但有些医院领导觉得花钱购置这些设备还不如投入医疗设备效果明显,对经济合同管理设备设施的投入能省则省、能拖则拖,以致造成经济合同管理的操作手段滞后、效率不高。

三、加强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途径

1.建立健全医院经济合同全过程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院领导要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运行是离不开经济合同管理的,做好经济合同管理不仅会提高医院的运行质量,而且会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公立医院应根据其社会环境和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合同全过程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合理确定各部门的权利与责任、分工与制衡,使经济合同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2.完善经济合同管理机构,培养复合型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虽然建立了一些经济合同管理机构,但大部分是临时的,人员大多分散在医院各部门中,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这种“抓差”式管理必须变革。首先,公立医院要有既懂经济管理又懂医院业务的主管领导;其次,要成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协调部门,指导和审核经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再次,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涉及医疗业务运行,需要既懂医疗业务又会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医院应加大力度引进、培养这方面人才。

3.加强合同履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和监督

全过程动态管理包括对合同执行效果、资金结算、合同终结或变更、合同档案等方面的管理,要落实各部门的职责,责任到人,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如发现有欺诈行为或对条文理解有误的情况,或由于政策变动对市场和医院带来不可预测的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和双方协商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3]。

4.建立经济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

医院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和完善经济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合同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以提高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同时,建立分类、分时间等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以利于合同履行的查询、分析、资金结算、合同终结或变更,提升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水平。

作者:宋玉雍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参考文献:

[1]胡守惠.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卫生资源,2013,11:394-396.

医院合同管理范文篇7

一、医院合同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1.合同管理不规范。在实际中,多数医院现有的合同管理制度不尽完善,还需要改进。由于管理人员在合同管理方面专业素养不足,使合同在制定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合同文字表述不严谨、合同条款过于简单内容阐述不详细、变更合同不及时等等,合同条款的正确、规范填写对于合同管理有重要意义。合同信息包括合同类别、金额、付款条件和合同期限等,这些信息直接影响合同管理的成效好坏。2.合同全过程管理意识单薄。目前,在大多数医院的合同管理实务中,合同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合同的具体承办部门。合同的管理就是签订和催款,其他的环节很多都是空白,更别提财务部门的参与了。财务人员参与度较低,只有催款时才会想到财务部门。一方面合同的承办科室就没有意识到财务人员参与到合同管理中的意义;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缺乏对合同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把自己认为是合同管理的重要一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合同履行监督的缺失,不能对工程进行及时跟踪和有效动态合同管理。3.监督职能的缺失。目前,许多医院财务部门对合同的签订、执行与结算过程一无所知,往往在事后被动地接受科室传来的结算单据时才发现合同的相关信息,财务部门只能依据自己对结算单据的理解进行会计核算,这种财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不准确、不及时,导致财务人员对合同内容不了解、对合同的执行情况不掌握,财务部门对合同的监督职能大打折扣。4.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近几年来,计算机普及和软件程序发展很快,但是在实务中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医院采用word、excel进行合同管理,以手工操作为主,这就造成大量的重复工作劳动,存在管理不够科学、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等问题。

二、财务部门在医院合同中的职能分析

1.制定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我国医院的合同管理过程中,应该制定与医院情况相符合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模式明确化、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在这个过程中,财务部门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建立与修订过程中去,争取一定的话语权,从制度方面来把控好合同管理工作中自己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要积极倡导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2.加强合同管理的培训与宣传,提高协同管理意识。记得希腊的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经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在合同管理的实践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是非常大的。一方面要在医院营造一种尊重合同、重视合同管理的意识,有意识地加强相关科室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不仅仅要专业培训,还需要有心理激励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合同管理人员要积极地参加培训学习,掌握合同相关的法律概念,深刻理解合同的相关条款和含义。合同管理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合同管理的质量;我们必须要明确合同管理员的责、权、利岗位职责,对合同实行全方位的跟踪式管理,做到合同在心中,心中有合同,一切按合同办事。3.完善财务合同的监督职能。订立的合同只有得到切实履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合同签订后,承办部门应及时把合同副本或者复印件送往财务部门备案,发生变更或者达成解除协议的,应把重新审批后的合同副本或复印件交由财务部门备案。财务部门应把备案的合同按不同的项目分门别类的建账保存并持续关注其履行情况,做到核算清晰、准确,并分析其成本和收益的关系。财务部门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办事,凡是未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一律拒绝付款。财务部门的作用不可或缺,它不仅可以保证合同得到切实履行,实现合同收益;还可以为医院减少不必要的合同纠纷。4.建立医院自己合同管理系统。首先,医院合同管理系统要把一个合同从订立、审查、执行到档案管理全过程融为一体,实现对合同全流程实行跟踪管理。让信息数据在合同管理中跑起来,让信息多跑路,让人少跑路,可以提高财务人员在合同管理中的工作效率,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其次,医院可以多开展计算机的培训活动,提高合同管理参与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才队伍。

医院合同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医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规范管理;应用价值

建设工程合同对工程项目双方有利,既是双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凭证,又是解决经济纠纷问题的重要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能够有效规范建设双方的行为,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采取适当的解决办法,从而降低工程施工风险,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日益增加。为确保医院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开展施工合同管理,降低施工风险,加快施工进度十分必要。

1施工合同管理在医院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内容包括建设周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施工设备使用的材料、竣工结算、工程验收等。施工合同管理有利于医院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及时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减少医院工程项目的建设风险,提高工程经济收益。要想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需要开展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对施工企业的相关资质进行严格筛选,在设置合同内容时,要双方约定各项专款。在施工前,确定各项施工技术,并保证技术应用的安全。对施工单位出现的违约行为,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处罚。对于医院建设工程而言,施工合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对医院投入使用的运营管理与社会效益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在制定施工合同时,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对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进行了解,才能确定合同的有效性,确保施工双方能够按照合同完成工程建设。在开展合同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由此来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医院建筑工程而言,能保证工程的有效开展,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施工问题顺利解决。

2医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合同内容缺少规范性。施工合同内容的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医院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但现阶段由于缺少专业人员,导致制定的合同内容缺少规范性,这也是限制合同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主要问题。因工作人员能力不足而导致合同条款不全面,会使参与项目的单位从中获取不当的利益,容易使合同双方发生经济纠纷。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拟定一般为建设单位,为保证单位的经济效益,在拟定合同条款时,会存在一定偏差,比如减轻单位的责任,违约条款描述不清。因此,使合同双方容易产生纠纷,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2.2施工合同监管机构力度不够。我国建设市场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现阶段我国的建设市场尚未完善,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监管机构力度不足,从而导致双方签订的合同缺少第三方监管。有一部分施工单位为获取利益,在合同签订中做手脚,因监管机构的力度不足,造成合同形同虚设,从而导致施工合同管理工作无法开展,无法保证合同双方的权利。同时,在合同监管方面,建设市场缺少持续性监督,主要是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设时间较长,且存在多变因素,再加上施工合同出现变更的情况较多。建设市场提出的监管机制,由于缺少持续性管理,从而无法对变更的合同条款进行监管,容易增大合同双方发生经济纠纷的概率。

3医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对策

3.1加强对施工单位相关资质的审查。由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承包的利润较高,从而导致建筑市场情况复杂,再加上尚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从而使监管工作无法有效落实。为保证施工安全,在开展施工合同管理工作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单位相关资质的审查:一是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资质进行考察,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合同双方的最终的经济效益;二是在选择施工单位时,按照资质匹配、信用等级、技术实力、报价条件进行选择,由此既能保证施工安全,又能提高工程质量。在工程发包时,应按照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选择适当规模的承包单位,比如医院建设项目较大,难度系数较高,可以选择资质等级较高的单位。由此,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能确保合同双方按照合同开展施工,进而保证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3.2施工合同各项条款的严格规定。为保证施工合同条款的规范性,施工单位应设置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施工合同各项条款严格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同,有一部分工作人员缺少对医院施工的了解,因此导致拟定的合同条款缺少合理性。合同双方经常通过协商的方式签订合同,从而使某一方的权益较大。一旦发生争执,无法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责任分配,最终会使双方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施工进度。为避免出现合同纠纷的情况,保证医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以下五点对施工合同各项条款严格规定。一是医院工程施工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修施工。在签订合同时,需要针对每个阶段的施工进行约定,确保合同双方明确责任。当承包方出现施工延误的情况,根据承包商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责罚;二是确定工程质量标准。为进一步明确双方责任,在拟订施工合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项目工程质量标准。当施工单位未达到质量标准时,可按照合同最初的要求,追究施工单位的责任。项目工程质量包括主体质量与装修质量,并在合同中注明业主要求,由此才能进一步确定质量标准;三是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施工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为此,在材料采购时,需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标准,在采购时也要对比材料的价格,选择价格实惠,质量较好的材料;四是合同变更需要签订补充协议。医院建筑工程变更情况时有发生,为确保合同双方的权益,需要明确规定变更项目。若工程的变更范围较大,则需要签订补充协议,由此才能避免经济纠纷;五是明确违约处罚标准。为避免合同双方经济纠纷情况严重,需要确定违约处罚标准,使合同双方明确才能快速解决违约情况。3.3构建并完善合同管理体制。为确保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构建并完善合同管理体制,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建立报送制度,以此使合同管理者能够了解施工合同的动态情况,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同时也能评估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提前制定预防方案,避免施工进度受到影响;二是建立合同交底制度,既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又能使管理者了解合同内容。同时,合同交底制度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明确合同双方的工作责任,减少合同双方纠纷;三是建立补充合同制度。在工程重大变更时,补充合同制度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管理者了解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进度,相关人员通过了解变更的因素,变更计算施工成本,合同双方的管理人员应及时协调计算结果。在签订补充合同制度时,也需要监管机构严格把控,才能避免合同双方出现违规行为。3.4注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完整。在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中,需要注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合同中对技术资料提出明确规定,在办理施工手续时,也需要施工单位提供技术资料,抵押保证金。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工程竣工时,在对建筑工程进行验收时,要将系统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调试方法、线路图等技术资料回收,并妥善保管。若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提供的技术资料不完整,按照合同约定拒绝验收。技术资料的完整性也有利于后期工程的维护。3.5动态管理工作的开展。施工合同管理应按照动态管理原则开展工作,及时了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变更情况,比如签证问题、合同双方的支付情况。在合同变更时,也应签订补充协议。若在管理过程中遇到设计变更,合同双方应签订协议,更改施工项目。动态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管理者了解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由此才能进一步保证医院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现有的医疗机构无法解决医疗突发事件,只有增加医院的数量。基于此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开展,既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又能促进医疗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医院建筑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合同也能规范双方单位,避免出现违规行为。随着医院建设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为此,只有不断研究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才能确保我国医院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舍,2019(36):139.

[2]常彩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创新研究,2019(6):94,100.

[3]肖伟.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8):117-118.

[4]王娴.浅谈医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有关问题[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19(7):79-80.

[5]汤巧娣.浅谈医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有关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9):47.

医院合同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医疗设备经济合同;合同管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医疗设备经济合同是医院和外部企业发生交易行为或者经济往来的重要基础性依据,是医院经济管理、内部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现如今,我国公立医院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实体,需要在提高医疗水准、公共服务水准的同时,加强设备经济合同的有效管理。在实践中,医疗设备经济合同涉及到申请、论证、招投标、评标、会签、审查、登记、归档、执行等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医院各个部门需要有机配合,同时需要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统一协调或者有效管理。在具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常出现一些行政程序以及管理措施方面的问题,各地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表现出一定的粗放性特征。因此,当下需要对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进行系统梳理,以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借鉴。

一、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无章可循。长久以来,各地公立医院均采取粗放化的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模式,领导、管理人员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许多公立医院缺少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从招投标到合同执行,行政管理程序不科学,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部分公立医院虽然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制度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缺乏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无法有效落实①。(二)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执行松散。各地公立医院所采取的传统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模式,主要由各个职能部门协同运作,医院行政办公室往往只负责进行初步的审核以及盖章,合同执行过程管理极为松散②。尽管各个部门有专人负责合同管理,但是医院想要全面掌控合同的签订过程、执行过程极为困难。(三)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签署授权相对模糊。“授权”模糊是诸多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许多公立医院因管理模式较为粗放,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的权责没有明晰,合同签订往往由经办人员代表法人或者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法人签订,签字效力有待商榷③。部分公立医院合同用章不够严谨,不具备法人资格的部门直接利用公章对外签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或者以职能部门用章代替医院公章签订经济合同,这不仅仅是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的重大缺陷,同时也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大漏洞。(四)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签署流程不够规范。各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往往将资金支付过程作为重要检查环节,资金支付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核流程、审批流程,重大款项的支付甚至需要领导班子的集体讨论,各个部分的管理工作环环相扣。但许多医院都没有将合同管理上升到支付管理同等高度,医院领导、管理人员往往觉得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签署并不是资金支付行为,只需要把控好资金支付关口便万事大吉。但是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签署后便具有了法律效益,医院必须根据法律法规执行合同,而医疗设备经济合同往往涉及到医院重大经济支付行为,所以医院的不重视有可能导致出现严重的法律纠纷④。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机制都不完善,医疗设备经济合同谈判、签订、执行往往由同一个部门负责,缺少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五)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行为不够明晰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往往涉及到资信调查、审查、会签、审核、签订、登记、执行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不同环节工作涉及到不同的职能部门,若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缺少明确的流程以及没有明确各个流程的权责,就容易导致医院内部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等情况,导致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管理效率以及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另外,许多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都未实现信息化建设,而伴随公立医院规模的扩张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需要采购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就致使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⑤。

二、医疗设备经济合同规范化管理对策

(一)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制度是医院规范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医院务必要根据《合同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制定完善且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制度中所需要明确的管理内容为: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职能部门权责、合同签订签署权、合同审查过程、合同审批工作流程、合同变更以及处理过程、合同管理体系内容等。制度的完善需要保证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签署、执行过程的权责均落实到人,同时要有详细且规范的合同程序,并有侧重的强化医疗设备经济合同归口管理工作⑥。建议各大公立医院在制定完善制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标准医疗设备经济合同范本。范本的制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同范本的形式、内容不可随意更改,但是内容也需要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医疗设备采购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建议公立医院在充分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确定范本中哪些为不可更改的条款,哪些能够根据设备的特征进行更改。二是合同范本需要表现出突出的实用性,相关内容务必要做到用词准确,合同中需要明确经济利益相关方的具体权益,用词务必清晰、准确,罚则内容要合乎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并具有突出的操作性。三是合同范本切忌一成不变,医院应该根据合同在签订、执行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对合同范本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避免此后在合同签订、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发生类似的问题⑦。就当前我国各地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现状以及合同内容构成来看,合同范本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标的务必要准确描述,合同中的内容要和医疗设备注册证上的信息数据保持一致。二是合同中需要明确医疗设备验收标准、验收期限、验收时间。三是所有医疗设备均需要明确保修的开始时间以及保修的范畴、年限等等相关内容。四是页)针对双方的违约行为,要明确违约行为的性质以及具体罚则。五是明确设备的到货方式、安装方式、验收方式,针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以及具体的赔偿形式。六是针对医疗设备需要更换的消耗部件,需要规定消耗品的报价以及维护价格,规避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消费陷阱。七是针对逾期支付、逾期交货等等情况,确定特殊条款并明确相关罚则。(二)完善经济合同归口管理。在我国现行的《经济合同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医院需要明确经济合同的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分负责对经济合同盖章、审批、认可、归档等。各地公立医院应根据自身的行政管理体系以及医疗设备采购工作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归口管理部门,确定归口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等。归口管理工作应负责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的招标、执行监督,并定期向医院的管理层汇报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签订、执行的具体情况,同时合理控制医疗设备经济合同中的支付行为⑧。(三)健全经济合同会签制度医疗设备经济合同涉及金额若比较大,医疗设备经济合同。在由经办部门拟定后,务必要经过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且需要经过医院法律顾问的审查,领导班子需要通过会议等方式形成书面的审查意见,切忌仅仅将支付过程作为控制对象,而是要在签订前就落实上述措施。如,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经过总会计师内审后,需要通过法定代表人或者归口管理部门签订合同。(四)推行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医院需要围绕“科室讨论、申请报告拟定、科室论证、组织委员会论证、会议纪要、院务讨论、招投标、监督审查、合同拟定、合同审查、合同会签、审核盖章、合同执行”等等工作,推行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来提高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此为基础,医院还可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的具体流程,以真正实现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的规范化。(五)合同支付行为实时控制。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可规范合同支付行为的管理过程。利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科室可根据合同内容在网上发起申请,财务部门经过审核,归口部门经过审查后在线确认付款,所有申请均可留下记录,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合同执行、款项发生的情况。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关系着医院的稳定发展以及医院医疗水准的提升,合同作为医疗设备买卖双方的主要法律依据,其管理措施是保证医疗设备合理进入医院的重要关口。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体系,是确保医院实现精细化、规范化内部控制的前提。广大从业者对上述内容应该有足够的认识,根据医院当前管理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的采取规范措施予以应对,以为医院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注释:

①谢虹,戴文娟.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19(10)

②徐凌.基于内部控制的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9(9)

③沈燕萍.从内部审计角度探究医院经济合同管理[j].财经界,2019(25)

④邓盛金.浅谈内部审计在医院经济合同监督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8)

⑤蔚娟.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浅析———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为例[j].财讯,2019(19)

⑥杨会东.加强医院经济合同审计管理的关键点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9(4)

⑦陶爱林.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经济合同审计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9(3)

医院合同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合同;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1]。而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和评价,检验和保证。随着医院的发展,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越来越多,而合同管理贯穿了医院经济活动的始终,涉及预算、收支、采购、建设项目、资产、合同管理等多项业务,这些业务正是《规范》所要求的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的几方面。以内部控制管理为出发点进行合同审计,发现疑点,锁定问题,运用合同审计结果能有效促进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一、制定审计策略

(一)合同分类。根据医院经济运行特点,将合同分成货物类、设备器械及维保类、信息软件及维护类、服务类、基建类,并同时附上全合同生命周期相关材料,如设备采购的计划、预算金额、预算批复、请购申请、项目论证报告、各项审批手续、招标投标文件、合同流转会签、验收入库、付款记账凭证等等。合同分门别类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查找问题的精准性;相关材料的审核有助于发现内控管理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二)制度收集整理。有目的地收集整理上级部门有关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文件,及医院各业务部门相关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范和流程,提前深入学习了解。(三)编制控制要素。以《规范》《上海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操作指引》及医院各相关部门业务流程为依据,按照业务前期过程、合同签订审批、合同条款内容、合同执行解除等四个环节编制业务流程控制要素,注明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要素,制成表单。控制要素表单的应用可使合同审计工作的条理性、针对性、目的性和效率性更强。(四)实施审计。根据控制要素表单实施合同审计,整理审计底稿,与各部门沟通互动、分析总结问题原因及影响因素。(五)审计结果应用。以内部控制为出发点,通过合同审计,找出主要业务流程中不合理、不规范、有缺陷、低效率的环节,提出整改建议,完善内部控制建设。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一)合同管理不规范。各部门合同缺少专人管理,统一归口部门与职能部门各自以excel台账式管理,无法保证合同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合同归档要求不统一,资料不完整,给后期的合同执行监督、查询、预警等造成一定影响;归口管理部门未能做到对医院所有合同归档管理,监管存在缺漏;有些部门缺乏合同管理意识,在未签订合同的状态下,同对方单位发生业务往来,导致出现倒签合同现象。(二)合同审核效率偏低。医院内部合同审核和审批牵涉的部门比较多,通过布设完整的合同审核与审批流程可以有效加强合同管理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效益,确保医院经营的合理性。但因为是手工操作,合同审核相关部门所需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导致审核时间长、效率低,有时出现拖沓、合同遗失、出错、超出期限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医院业务部门的有效运行。(三)采购管理不规范。部分采购项目在采购过程中未能遵循内部控制流程,技术论证及市场调查不充分,有的流于形式;招标、投标等相关采购资料不完备;个别采购项目未按采购程序筛选供应商,长期签订合作合同;未全部按采购计划进行,临时性采购项目较多;采购验收岗位有的未做到相互分离;有的货物在合同签订前开始使用,出现补签合同的现象。由于当时医院尚未设立专业的物资采购部门进行物资的采购的协调、计数、招标、协商、购买等具体操作,造成了医院物资采购缺乏固定程式、随意性较大的现实问题[2]。(四)付款未按合同约定执行。有些项目货款支付与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不一致,如信息软件购置项目,合同约定根据签约后首付、软件安装后、试运行三个月后及验收合格后等不同进度分期分比例支付,而实际出现一次性支付的情况。由于付款申请部门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凭经验管理操作随意性大、支付部门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易造成货款流失、合同乙方执行约束力下降的隐患。(五)无医院自己的合同范本。医院每年会有许多对外经济业务往来,牵涉诸多业务部门,所签订的合同不下百份,这些合同可划分为货物类、设备器械及维保类、信息软件及维护类、服务类、基建类等多种类型。从医院以往签订的合同来看,一般使用对方提供的合同文本,格式多样。合同文本中双方的权责义务不够明确,可能导致医院利益受到损害[3]。

三、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和成效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全院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首先医院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通过邀请具有内部控制管理专业知识的专家来院开展培训,要求全院工作人员参加学习,特别要求医院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全覆盖参加。制定《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制度》及《医院年度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宣传和培训,以及院领导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高度重视,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实到每位员工,使他们掌握和学会如何应用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首先要根据医院实际,有针对性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让内部控制活动有据可依。任何公立医院都应该有自己的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具体的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和责任的分配,对于工作岗位的设立[4]。针对合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重新修订《医院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合同管理过程中不相容岗位分离和关键岗位轮岗,对合同签订、履行、登记、归档等作了详细规定,明确了医院办公室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合同执行部门对合同起草、签订及技术条款把关、履行等负主要责任,财务部门从资金相关条款和收付款方面对合同签订、履行进行监管,监察审计部门从内控角度进行监督;修订《医院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标准》,增加对各部门合同管理质量一项内容的考核,并与部门及有关负责人的绩效考核相挂钩,促进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三)设置专门的物资采购部门。医院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设置了物资采购供应办公室,专门负责医院各类物资的采购和供应业务。制定《医院采购管理办法》明确采购供应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责任和义务。并通过对采购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采购管理理念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医院内部形成完善的采购管理部门有助于贯彻物资采购理念,完善物资采购招标体系,将物资采购工作向着标准化、规程化方向发展[2]。(四)实现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在医院hrp平台中嵌入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将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确保交易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授权性和有效性,以期实现合同管理的合规性与风险管控[5]。医院的合同类别较多,金额较大。目前,医院的合同管理主要还是以手工管理为主,信息化程度低,使得合同管理存在信息不集中、实时性不强、监管制度执行效率不高、各部门之间合同流转时间长容易出错等问题,这样的机制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合同管理已成为大家关注的方向。合同信息化管理可编制业务控制程序,建立合同模板,录入关键信息等,实现合同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登记管理[6]。合同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医院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倒逼了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管理中规范性和风险管控意识的提高。(五)制定医院自己的合同范本。医院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整理参考近三年签订的合同,进行类型划分,经与财务、审计、法务顾问等共同讨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将医院涉及的主要业务订立合同范本。标准化合同条款管理,建立合同样本库,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维护医院合法权益,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3]。目前大部分医院都是依据过往所签订的合同,添加律师修改意见和部门意见编制合同模板的,此中合同模板能够有效保证医院经济效益。另外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内在风险并据此约定,确保医院经济活动能够有序开展,以免业务部门在签订类型相似的合同时,存在含糊不清的条例,导致医院支出加大,影响医院整体效益[7]。(六)强化内部审计。医院领导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以独立行使内部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建设的权利,同时配备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医院审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审计工作,直接决定了经济合同的后续执行过程以及最终成果。医院在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了合同的审批须经过使用部门、业务管理部门、财务、审计、法务、分管领导及最终的院长办公会、党委会审批这样的完整流程;明确了审计的主要程序和管理办法等。医院审计部门应当提前审计经济合同,审核其合法性、可操作性,是否符合医院现有条件[4]。重视经济合同的事前审计,对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防患于未然是大有裨益的[8]。

四、小结

医院应建立并不断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使之有效运行。内部审计应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促进医院改进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医院整体内部控制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以内部控制规范为出发点,以合同审计为抓手,能够较好地对医院主要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提出有效改进措施,促进医院内控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11-29.

[2]李攀.基于政府采购法的医院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8(7):126.

[3]谢雨晴,聂丽丽.全生命周期医院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11):70.

[4]宣慧.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浅析[j].财经界,2018(3):57.

[5]傅玉,王友俊、孙飞.基于hrp平台的医院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8(2):181.

[6]陈宏志,傅玉,王友俊、孙飞.基于hrp系统的医院经济合同履行环节内部控制探讨[j].财务与审计,2019,36(1):70.

[7]孙怀安,完善医院合同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实施探讨[j].中国经贸,2018(15):106.